去年九月份,我用每天五百字左右的习惯,写了《不单为了回忆》这篇长文。共30个片段,零碎的很。之后有热心编辑分了三次,每次10个片段给辑录在公众号上。我都看过,仍然没把它们当个文章去感觉。
上个月,阳城文学把这三十个片段,以纸质的形态呈现出来时,我也没心思反观与咀嚼。
今天,坐在办公室,闲翻到了它,便以读者的身份,用心地慢读了一遍。
首先感觉是能读进去,想读,读的轻松且有趣,不累人,象遇了个言简而意阔的谈友,自我推介一样,没腹稿,缺准备,想起什说什,显得很散淡,确也露出了我的气质与心胸。
其次,好象还能闻出些文字背后的东西来。这应该是值得自夸一下的。文字就是个工具,但把它们串连起来,必须有思想作钢架。有心裁花,太功利或虚假!无心插柳,成了荫,则源于真,心真,情真,不愁无人来乘荫凉。
读后感一般都是别人写的或写别人的,我因为第一次细读整篇,又有感,所以老王也顾不上谦虚啦,如实说说自己的瓜好吃在哪。当然啦,它肯定不是优种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