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萍
共情式倾听,是去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与对方产生共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3208/d6bb3b11a6b4afd7.jpg)
你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感受,让对方“继续说下去”以及不要打断对方。
另一种倾听魔法是复述,也就是重复对方所说的话和感受,让对方感到我们在认真听她说话。
这样既能让对方感到自己被尊重,也能激发她继续深入交流的兴趣。
今天,我们来了解2种倾听的魔法,提问式倾听以及兴趣式倾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3208/50feaa9179d8dc45.jpg)
倾听的魔法1:提问式倾听
我们先来了解提问的魔法,看看怎么在谈话的时候,通过提问,让对方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
在交谈中,对方是否愿意滔滔不绝地分享你想要的深度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提问水平。
那么,在交谈中,如何提问才能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呢?
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两个概念,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它的回答通常是“是”或“否”这样的明确答案。
而开放式提问,则要求对方的回答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希望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
比如,你问对方:李先生,您平时喜欢旅游吗?
对方答:是的,喜欢。
你又问:你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吧?
对方答:是的。
你看,如果对方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遇到封闭式提问,只会回答是或者不是,就没话聊了。
这样的谈话内容是不是很干瘪?
如果你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效果就很不一样。
还是刚才的例子,你问对方:李先生,您平时喜欢旅游吗?
对方答:是的,喜欢。
你又问:您都去过哪些地方呀?哪里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对方答:我大概去过了全球的10多个国家,走遍了中国的26个省。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西藏的墨脱和希腊的雅典……
你看,在你的提问引导下,对方就不知不觉就打开了话匣子,你也能从中更深入地了解对方。
当然,如果对方是一个不太擅长表达的人,或者是不太想把自己更多的信息暴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可以先试着展示自己,告诉对方,“你看我是这样的人”。
目的是让对方就此放下顾虑,轻松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从原则上讲,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这两种提问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
在交谈中,我们应该根据提问时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一般来说,封闭式提问,适用于希望得到确切信息的情况;
而开放式提问,则适用于闲聊、让对方多发言的情况。
比如,你可以先使用封闭式提问,让对方给出明确的信息;
然后再使用开放式提问,让对方根据所谈论的话题做更多的发挥。
这样既能获得明确回复,还能融洽交谈氛围,挖出更多深度信息。
另外,在交谈过程中,尤其是闲聊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不使用“为什么”、“这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
因为这些表达很像质疑,容易让对方将这种询问理解成批评或指责。
换句话说,你使用“为什么”这个词,只顾着解决自己的疑惑,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共情”需求。
如果是基于共情的提问,就不能催着对方交代信息,而是要尽可能的让对方自由、舒适地表达。
但是,你可能会问,如果在面试或者是工作时,必须追问对方,该怎么去提问合适呢?
比如,你在做市场调研,必须问这个问题:“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很多,你为什么会选用xx公司旗下的电子产品呢?”
为了避免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追问”或“刨根问底”,你可以换种问法:
比如,你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提问:“假如您不选用xx公司的电子产品,跟现在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呢?”
你还可以假设回到过去,问对方会不会重新选择:“如果再让您重新选择,您会选择别的产品吗?”
总之,提问的原则,就是使用开放式提问,同时尽量避免直接用“为什么”这样的词。
要让对方感觉舒服,这样对方才有兴趣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3208/5feef6f6e19eadcb.jpg)
倾听的魔法2:兴趣式倾听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另一种倾听的魔法,兴趣式倾听。
先给你讲一个有趣的冷知识,给别人做心理疏导的心理咨询师,竟然也是要定期给自己去做心理疏导的。
很奇怪对吧?
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倾听心理患者的倾诉,而患者们通常带有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
时间久了,这些负面情绪也会给心理咨询师造成巨大的压力。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在交谈中倾听对方说话,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比如,一个朋友三天两头找你吐槽自己的奇葩婆婆,你听一两次可能还觉得挺新鲜。
如果她隔三差五就向你吐槽一通,而你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和她继续聊天。
试想一下,你是不是会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所以说,每个人都必要学习一下,如何在倾听时给自己的心理减负。具体怎么做呢?
你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可以采用兴趣式倾听的模式。
也就是不被动地接收对方所说的话,而是主动地带着自己的问题,饶有兴趣地去分析对方言行背后的原因。
举个例子,老板在会上发火了,气愤地对项目组的人说:“你们这帮人真是废物,这么点事儿都做不好”。
对于这样劈头盖脸的批评,你会怎么想?
有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反抗和抵触心理,心里的戏码是这样的:
“他凭什么这么说?有问题不能好好解决吗?为什么要骂人?”
这时候倾听者就启用了一种看待事物的常见方式,即抗拒模式。
抗拒模式下的倾听,其实是在单纯地用自己的认知,去衡量他人的言行。
时间久了,你会感到抵抗、厌倦、身心俱疲,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状。
与抗拒式的倾听模式相对的,就是兴趣式倾听。
对于老板发火的场景,如果你启用兴趣倾听模式,内心的戏码是这样的:
他为什么会这么愤怒?他为什么会使用“废物”这么有人格攻击性的词语呢?
难道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很严重的苛责吗……
带着对问题的好奇去倾听对方,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味能让倾听者变得轻松愉悦,让身心更加健康的灵丹妙药。
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分享了2种倾听的魔法,分别是提问式倾听和兴趣式倾听。
首先,在倾听时,多使用开放式提问,同时尽量避免用“为什么”这种偏质疑的词。
让对方感觉舒服,这样对方才有兴趣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
其次,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谈话时,你应该用兴趣式倾听。
带着好奇去倾听对方,这样才能让倾听变得轻松愉悦,没有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3208/42470310005fbb4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