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海与帝国》的第一章,事情的时间、空间。
作者分了三个部分来讲这个概念。
第一部分是海与交易。
在这部分中,作者通过海与人的关系,来解释人类渡海的特质。
在今天这种大规模的交易开始之前,“人”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生活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的,为适应各自的生态环境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自己居住的土地上所没有的,或者说相较于需求较稀少的物品成为当地文化中的宝贝。拥有宝贝的人受到没有宝贝人的艳羡,某些情况下还会成为受尊敬的对象。宝贝甚至还成为权威的象征。
在经济学中将宝贝称之为“财富”或者是“财产”,但是什么东西成为财富、财产则完全取决于文化因素。
也许是因为海与人之间特殊性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够使得他们之间形成如此复杂的交易体系。
在渡海中,有许多人的目标就是寻找到可以让他们发家致富的办法。
所以他们依靠交易的手段来获得金钱、名利、地位。
一开始他们用武力袭击对方来抢夺值钱的东西。或者也可以把海盗袭击沿海地区,掠走物品和人质的行为看做交易的一种类型。自古以来,经常会发生游牧民族抢夺农耕地区的物资、掠走通晓生产技术人员的事情。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交易是很难达成的,因为一旦被对方发现并采取反制措施,很容易引起两国的矛盾。而且一旦动手,就要面临无穷无尽的追捕。因此往往是一个小团伙或者是几个小群体的小势力。
也有一种交易方法叫做“互酬”。这种方法是,交换双方,即在不同生态环境孕育的不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在相互都满意的量上取得一致然后进行交换的方法。
比掠夺、互酬更先进的方法是纳贡。以军事武力或者社会权威为背景,令对方顺服,定期缴纳固定的物资。
明朝以来大多是这种纳贡制度。
第二部分是东欧亚空间
作者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分析中国的海上贸易的地理优势,以及海洋资源丰富。最终提出了东南亚空间贸易的构想。
还有船只的进化,为出海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部分是向欧亚舞台的跳跃。
中国有南北之分,南方北方由于地理关系,产业是不同的,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的时候太多了,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之前分裂的局面。
元朝以后,商业买卖逐渐通过白银或者纸币进行,元朝对使用与纸币成竞争关系的铜钱采取了消极政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元末开始铸造铜钱。中国国内逐渐看不到铜钱的流通,于是无处可去的铜钱从此开始大量流向海外。
元朝时期,海外贸易很活跃,随着元朝的崩溃,交易也停滞了。
明朝没有创建能够代替元朝中心体系的意志和能力,交易回到最原始的纳贡与掠夺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