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一下事件:一位顶着诸多头衔的高知跨国企业高管鲍某明,在他自己并不符合法律收养条件的前提下,收养了一名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女子李星星(化名),在其满14岁后实施长达三年的性侵,在对方报警、事件不断被曝光的情况下,近日他开始否认与李星星的收养关系,并一再强调与未成年的李星星是恋爱关系。"
1
这两天,最令人震惊和气愤的新闻就是“公司高管性侵养女案”了。
详细的案件描述可以参考《南风窗》的公众号文章:《否认养父女关系,鲍某明就能逃过强奸罪制裁?》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调查中,很多重要的细节依旧模糊,但事件呈现的舆论导向却两极分化严重。
李星星作为受害人,曾经选择报警,并在警方撤销案件后多次寻求各方协助,揭露鲍某对其实施长达近4年的性侵罪行。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说法是鲍某的解释。
鲍某明的说法是因为和李星星处于恋爱关系,并将女孩带回老家给父母看过。他对李星星本人异乎寻常得好,发生任何亲密行为都是对方心甘情愿的,所以他需要面对李星星的“恩将仇报”做一些维权行为。
无论案件最终走向如何,我都想痛骂这个披着精英外皮的禽兽。
人渣还带个人字,而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和人不沾边。
鲍某明是法律专业出身,他知法懂法,知道如何规避法律制裁,而在这种情况下,却还是和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令人作呕。
无论他作出何种解释,哪怕拿出所有证据来证明李星星的“自愿”,都不能借此辩白作为他侵犯那个未成年女孩的借口,更别提他在接受采访时自述与女孩确立恋爱关系,并带回老家给父母看过这种掩饰罪行的理由。
能对着媒体说出一个未成年人少女以后要和他结婚的话的人,如果不是智商不够,那基本上就是心理变态了。
而这样的人居然是一个法律出身的高知、精英。
如果他不受到法律制裁,那未来将有更多“李星星们”出现在这个让他(她)们失望的世界中。
2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曾把自己被老师老师长期性侵的心理认知写在书中,她写到:“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前天微博上,一名女生(微博@贴着创可贴的太史毛球)也在揭露自己从7岁起被大自己10岁的表哥多次性侵的经历中写道:“12岁的我没有向任何人说出真相,相反,我去故意’亲近’表哥了。我一度对表哥产生了奇特的依恋,伴随一些异常行为,比如故意去和他身体接触、甚至当着大人的面钻他的被窝。”
对于侵犯自己的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是很多受害者而产生的心理保护机制。
对于受害者而言,因为感情而和对方发生关系比承认对方对自己的侵犯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样的心理机制,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有相关学者研究著书,分析到有四个条件会使得未成年受害者容易出现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1.认为对自己的生存有威胁
2.性侵者对自己展现出一些善意
3.孤立无援
4.认为没有条件逃离
李星星被原生家庭放弃的处境几乎满足了上面描述的所有条件。因此,她也才会出现多次反复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这也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李星星会在第一次报警后又回到鲍某明身边。这个心智不成熟的少女也不是某些记者所描述的“故事会人格”。
她有被保护和关爱的心理需求,以及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需求,只有通过施暴者的情感依赖才能让受害者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被爱和关注的痕迹。
3
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一向被认为是“纯洁、干净”的代名词,因此,如果在他们身上发生了违背社会期待的事情而变得不再纯洁干净,那么他们会被贴上“不干净”的标签,无论是受害儿童自己,还是得知实情的父母,都要面对巨大的心理和舆论压力。
当父母迫于舆论压力顾忌面子而不能为受伤的孩子发声时,那么伴随受害者一生的,都是这些伤害带来的阴影。
李星星的悲剧不仅因为有个糊涂的母亲和不太幸福的原生家庭,还折射出当今社会中存在超乎想象的性教育的缺失问题。
成年人羞于谈“性”,学校和社会教育也面临推广性教育的重重阻力。未成年甚至儿童被视为和“性”无关的人,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人即使被侵犯,却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情况出现。
就像我国医学研究学者张北川所说,“ 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然而,孩童的弱小无助恰恰给了施暴者可乘之机。孩子对性的无知,让更多成年人对于他们的性侵在“我只是关心孩子亲近孩子”的完美掩护下被轻易放过了。
希望鲍某明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保护孩子的警醒,还有关于社会与学校性教育缺失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4
4月13号,人民日报发布消息,最高检联合公安局联合调查这一事件。
这不仅说明案件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事人可能也会因此受到该有的法律制裁,而不是在网络和部分舆论的引导下对鲍某明只有道德的谴责,缺少法律的审判。
鲍某明的案件只是个案,但谁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鲍某明们”在做着同样伤天害理的事情而逍遥法外,从未受到惩罚。
惩罚“鲍某明”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在为此发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曾经有很多孩子受到伤害,他们在懵懂中长大,有的甚至只能在多年之后意识到自己曾被侵害,而多年后的醒悟只能让他们在背地里独自愈合伤口。
我们只有不断发声,才能让更多孩子不再受到这些本不该面对的伤害,也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该做的,还有更多。
关于作者:月委婉
对外汉语圈的“局外人”,一手写成长,一手写情场,愿意治愈所有灵魂的受伤
微信公众号: 委婉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