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第二天的值班一如既往的扎实,节假日就是铁路人的工作日,甚至比往日更加繁忙,旅客在高峰期是平日里的1.5倍、即便节日中间的平稳期也明显高于日常。
繁忙的客流让我们重新审视节前的预判有多少是没有估计准确的,这样下次预测的时候可以算的更准一些。当然估计不准是客观存在的,不然哪来的“虽不中亦不远”词汇,更不会有“料事如神”的成语了。
高铁十余年,成网近两年。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每每公休假日,更多的人流在广袤的大地上,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一列列飞驰而过、不同颜色的动车组,快速把人流投放到一个城市,进进出出的人群,在城市火车站聚集、消散。
街头的外地牌照小车在每个旅游城市穿梭、拥堵,停车场和无法管控的非停车区,挤来挤去、满满登登。兴奋的表情通常映照在孩子的脸庞,夹杂着大人的焦躁无奈和老人东张西望,呈现出“无心看风景、只顾眼前娃”的特色风情。
当地人这个时节是逆出行的,懒散的转菜场、悠闲的钻到往日里的无名小摊吃着自己的惯常早餐。零星有几个误入的外地游客闯入,那是他们运气好,虽然味道未必吃得惯,不过总归尝到了当地人的心头好。
城市人群在节日里不断下沉,中心都市散往周边四五线城市,四五线城市早已商量了去处,前往县区小镇,领略着修旧如旧的迷之风光,不自觉地显露出属于各自的一丝丝地域优越感。
现如今,一定职务的领导人员,其实真的蛮辛苦。从节前一日开始,展开密集式下沉调研,层层闻情而动,直击现场,真正家人同乐未必能够做到,职务未必有多高、责任在身须硬撑。
各级调研、检查人员到了现场,自然发现和制度办法细则规定的、想象中的场景或多或少有些差距。大家也能想到不要有明显的管理衰减就好。可是问题自然少不了,面对产生的原因,那是必须找出来的。
分析来分析去,其实基本上都是顽症。顽症基于人性的弱点,缺点好改,弱点难以克服。表现的形式通常是不学习、粗线条、少干活、不关己、推抹绕的模样,外在形式千奇百怪,内在的本质却没有变化。
法规和规程、制度在现实中的执行,因着不学习而偏离方向,写在纸上的和实际做的确实有些不同。理解不同还是好的,不看书面规定就进行口头要求,还是普遍存在的。
大家惯常的内心独白是过得去就行了,但现实往往过不去,只不过大家都不说,说了也不做,悄么声的试图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蒙混过去。
好在这些事没有导致后果,所以防微杜渐是好的,若是有了结果,再这样做就属于亡羊补牢了, 犹未迟也那得看当事人还有没有机会在原有的岗位立行立改了,但愿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