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和薇薇刚开始谈恋爱时,两个人你侬我侬,虐死了不少单身狗。
后来,两个人反目成仇。薇薇逢人就说表弟这不好那不好,到处下他的卡子,弄得表弟的两个姐姐也对他爱答不理。
表弟刚开始无所谓,直至忍无可忍,和薇薇多次吵闹无果后,直接开吼:“你不走,老子现在就走!”
然后,他一拳打在玻璃上。没想到玻璃碎了,有一个玻璃碎片,像钢刀一样插进了他的动脉血管里。顿时,血流如注。
他的父亲呼天抢地:“快来救人啰!”
血,从2楼流到了1楼。表弟脸色渐渐发白,眼看着就要晕过去,大家赶紧打120。邻人七手八脚地找布条,帮他把伤口扎紧,血还是像喷泉一样往外飙。
如果不是抢救及时,表弟的命可能就没了。
如果当时,家人能给予他情绪上的抚慰,懂得和他发共情,流血事件就不会发生。
如果他们会用言语去布施,表弟就会从绝望的状态里挣脱出来,比如说:“你会那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是对的”。
可是,人在有情绪的时候,总是想着解决客观问题,却忽略了对个人主观感受的关怀。
情绪需要缓冲带,需要一个声音说:壮士且慢,冲冠一怒,后患无穷。
那个高压地带,由情绪的强度决定。如果你拽不住自己的龙头,惨烈的后果就是代价。
旁观者清,旁观者需要用智慧去介入。我们不防把心理治疗师海灵格的话记在脑子里,说不定在危机时刻能救人于水火。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
如此评判我,如此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
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用评判态度去火上浇油。反而会经由这样的方式打开沟通的大门。一个人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有人能理解他。然后他就会慢慢的转换视角和心智,把即将点燃的怒火变成水。
《你是对的》这本书充满智慧,它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实践的。就像心肺复苏术一样,熟悉急救动作远比掌握急救的理论更重要,这样才能在危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这本书所介绍的,正是关于心理复苏术的内容。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共情的行动指南。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感同身受太难。但是通过共情,洞察他人痛苦的细腻心思与热忱,就可以成为卓越的精神科医生,他们是心理专家+大脑专家+人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的结合。
情绪永远是对的。所有的感受都是对的。“自我”的核心,正是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受。想要确认“自我”的状态,最正确的方式是顺从我们的情绪、感受。是否有必要执行心理复苏术,也应根据情绪来判断。
所以,共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共情像子弹一样,在对方的想法和情绪如一团毛线球纠缠不清时,瞄准共情的目标并给予治疗。
共情不是随随便便的同情,同理,同患难,它也需要守法三章的,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共情的原则1:世间万事都以自己为焦点。把自己放在首位才可以洞察出点点滴滴。也就是说把自己的情绪当做探子。在抵达共情的目标前,决不放弃。我们想撼动人心,不是靠辩论和说服,而是靠心与心的链接。
共情的原则2:共情并不是只说好话。我们不能光用好词去赞叹,唯有对一个人的内心表达关注,共情才能展现它的威力。就像一碗白米饭、使人饱腹的称赞和认同。你说的话到底能不能走进别人心里,都是有尺度的。
共情的原则3:就好像你是那个人。试着在脑海中画出一条进入他人内心的路线图吧。开门的门把是当事人的“情绪”或“感受”。假设共情对象是标靶,正中央的圆圈便是一个人的情绪或情感。当我们瞄准一个人的情绪或感受,给予共情时,当事人的内心将随之敞开。
共情就是转开门把的力量。当一个人的自我获得抚慰时,自然会发生改变。瞄准对方感受的共情,要比世界上任何一种高效的说服或启蒙、建议,甚至是强效的抗抑郁药物,都更能快速、精准地撼动人心。
共情的原则4:告诉对方:“并不无聊,我愿意听。”我们都是受过伤的人,心里总会累积很多伤疤。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用爱倾听,打开我们的结节,就有助于自己重获新生。
共情的原则5:我们内心的感受永远是对的。感受和行为是两回事,一定要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然后一步步的去探索内在的秘密。共情是一管药膏,能在完全露出的伤口上彻底化开,迅速渗入伤口。
共情的原则6:情绪永远正确,行为则不一定。共情者不是和所有人相处融洽的人。你有情绪,我也有情绪。唯有从各个角度仔细、缓慢、清晰地窥看人心,才能达到共情;越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在,越能理解对方;越理解对方,越能深度共情对方。
掌握好以上的6个原则,还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真正的共情,它还需要场景化和智慧化,更多的是刻意练习。我们只有融情于景,同体大悲,才能够更好地去与别人共情。
自己的世界,当然很重要,我们不能为了共情而去共情,那样容易丧失共情。我们只有先与自己共情,才能去和别人共情。这样的共情有根盘,更容易达到治疗的效果。
“共情”变化多端,具体的情况要用具体的智慧来解锁。唯愿你的共情是别人的光和热,也是照亮明心见爱的路上的一盏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