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章重点强调的一个核心就是“不争”,这里的“不争”,不是说不与他人相争,而是指“容纳”。就是说万物共生而不相害。
《道德经》里最提倡的是一种“守中”的精神。很多道理,并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学了很多知识的人,他越容易迷惑和焦虑。真正的圣人,你如果去问他你知道些什么,他往往都不知道自己懂得什么,但他懂得守中之道,懂得按规律去办事,包容万事万物,这样他就可以轻松应对天下事物的万千变化。
彦彦老师在这章里提到,大脑重要的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记忆的。很多人上完课,总是想着说,好多知识点没记住,会很慌,但是其实如果这门课真的对你有触动,很多点都已经留在你的心里了,能记住多少知识点并不是最重要的。
“曲则全,枉则直”。树枝不会让自己强行长直,只有这样,更多的树叶才能接受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字样,这是周全之策。很多书,是因为人的矫正才看上去有了直的形状。就像养孩子一样,你一定要孩子按照你的剧本长大,一定要盯死他,其实他只会越长越歪,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管教严格,孩子长大了他们就越难管得住。正是因为你没有尊重他的自然生长,所以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痛苦罢了。孩子我们可以养育他,但不能代替他们成长。就像古时候说的“树不强直,因此,枝和叶才得以各得其所,才都能被太阳和雨水照应到,得到成全”。懂得选择的人,生活会越过越简单,越自在。
万物共生而不相害,这才是回归大道的根本。
感悟来源 - 彦彦陪你读《道德图》第二十二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