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是在大年初六在一个观音寺里面看到的一处碑刻。
今天天气晴朗暖和,太阳高照,游客信众很多,香火旺盛,但秩序井然,呈现出欢庆节日的祥和与祈求新年内心愿望的虔诚氛围。进到观音寺的大门后再往上是大雄宝殿,道路很宽敞,左右两边的台阶有好几十级,中间有泉水顺流而下,落差不小,水花微溅,在较低处有一块醒目的碑刻“放下”。引起本人注意的是这两个字的书法艺术,写得很漂亮,颇有功力,是方丈亲笔所写,当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几年间方丈的书法功力又精进了不少。
直到过了大雄宝殿后又看到“放下难,不放下更难”的碑刻后,才勾起对“放下”两字的思索,边走边想,直到晚上也没有想明白。平常经常会听到别人对他人的劝说,或者自己对他人劝说、开解“要学会放下”的话,但那都是日常的简单的小事、不值得计较的小问题。在佛教圣地那么重要的地方,处处显示着对信众的开示、劝解、警醒的碑刻,它的含义肯定不那么简单。所以,想着自己能否把“放下”说出来,结果是无法组织有逻辑性的词语。
我们到底要放下什么?为什么放下难,不放下会更难?要如何放下?放下了有什么好处?
好在我们处在一个好时代,老师无处不在,自己想不清楚找ai,才知道“放下”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放弃对世间万物、情感、思想或欲望的执着。
这种放下不是简单的放弃或忽视,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理解和洞察,认识到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不应该对这些事物产生过度的依恋或固执。
放下意味着超越个人的自私欲望和偏见,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平静状态。
自由就是你不会被欲念、情绪牵着鼻子走,能够掌控自我才算得上是自由。
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气象万千、变化无常,到处都充斥着诱惑或危险,既要放下具体的对物质财富、权利、美色的贪欲(执念),也要体察到事物变化的永恒规律,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这句话有相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环境中,人的感情、思想、事物的发展都会产生变化,所以,“不放下”就会产生很多错觉,造成内心的不安和纠结,就很难获得自我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如果没有平静与自由,人生必然困难重重,毫无幸福可言。
那如何“放下”,才能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平静呢?方法有很多,佛教徒可以通过修行禅修、念佛、持戒等方法,致力于减少内心的烦恼和执着,以达到真正的放下。普通人通过静坐、冥想同样可以求得片刻的内心平静和安宁,日积月累,最终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