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毛病,总喜欢在一件自己努力追求的事件里加上一点败笔。如果这样说不好理解的话,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我博士毕业答辩的时候,各项工作都准备的很好,论文写得不错,PPT准备的也很好,我导师非常严格,因此,答辩的演练也做了好几次,一切接近完美。
可是,在答辩的当天,从家里出门的时候,我在一身黑色的西服职业装下面竟然穿了一双灰色的帆布鞋。我真的不是没有黑色皮鞋,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鬼使神差地选了这么一双灰色帆布鞋。
在当天晚上的谢师宴上,我导师看着我这身奇怪的搭配后,恨恨地说:“我如果知道你穿这么一双鞋子,我今天就不让你答辩。”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可为什么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宁愿失败也不愿意选择全力以赴呢?就像我这样的。
事后,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我的当时的内心想法。
这是因为我害怕被人认为我不够聪明,而不能通过答辩则明显的会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如果我非常努力的去准备,仍然不能通过答辩,那么这个证据等级将更高。而如果我做个错误的事情(比如答辩时的穿着不得体),那么我就可以为我万一失败找个借口,不能通过答辩不是因为我不够聪明,而是因为别的原因,是因为答辩委员觉得我的衣着不得体(至少我可以这样骗骗自己)。
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一直也没想到一个特别合理的答案。直到最近看了一本书,我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那是因为我是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拥有者,我相信天天赋、才能是固定不变的。比失败更令我害怕的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天赋、否定自己的智力。
(二)
“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个概念是卡罗尔·德伟克的《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提出来的。与其相对应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是唯一一本从人的认知领域的基础层面--思维模式,来研究人的成功和潜能发挥的一本书。因此,这本书的副标题为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合起来就是《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这本书通过生动翔实的例子和大量的科学研究。详细剖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点,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最大的实现我们的潜能。
《终身成长》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书籍,同时还是一本方法论的书,它在每一章的最后都会教导人们在生活中怎么利用这些理论,并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教导我们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变。
(三)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伟克,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会员、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获得了世界广泛的赞誉,著有好几本畅销书。2017年9月获得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研究奖”。
卡罗尔•德伟克自己原来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她在年轻时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孩子,竟然非常热衷于挑战,热爱失败,对于高难度的测验,他们竟然说非常喜欢。她感到非常震惊,决定弄清楚这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财富的思维模式,因此,她做了很多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的思维模式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它可以决定你能否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以及你能否做好你最看重的事情。
在她的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她决定把她的研究写成大众可以看懂的书,帮助大家过上更加成功更加美好的生活,于是,《终身成长》这本书面世了。这本书面世以后非常受欢迎,在美国亚马逊心理畅销书在榜10年,反复印刷达180万册。
(四)
本书开篇点出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基础理论。并指出了不同思维模式对生活造成的截然不同的影响。指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引导人发挥自己潜能的基础,是各种成功特质生长的土壤。
随后,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思维模式这么重要,进一步确立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重要地位。
接着,作者尝试分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产生的根源。
随后,作者展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体坛、商业、人际关系和教育中的应用。
最后,作者给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向“成功型思维模式者”转变的方法。
作者就是沿着“提出理论——解释理论——产生根源——理论应用——读者自我提升”这么一条线路去展开本书的。
现在大家跟我去看看里面具体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吧!
(五)
一、提出理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相信人的才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特点是:
1.乐于一遍遍证明自己的能力。
2.鄙视努力,认为只有天生不足的才需要后天努力。崇拜天赋,崇拜英雄。
3.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不准确。
4.失败对他们的打击是致命的,一次失败后会认为自己是持久的无能。
5.苛求完美,爱找借口。“我原本可以成为***”,这个想法可以让他们拥有我依然是个天才的假象。
6.喜欢用固定的方法学习。
7.更喜欢评判是非,天才还是笨蛋?成功还是失败?
8.不愿意践行学到的方法。
9.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威胁。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点是:
1.喜欢提高自己的能力
2.欣赏天赋,但更推崇努力,认为即使天才,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
3.自我评估的准确性非常高。
4.能从失败中学习,将失败转化为未来的成功。
5.不求完美,只求进步。“我原本可以”这个想法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会令他们心碎。
6.会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7.更喜欢评判用处,对我有什么提示?怎么才能更好?
8.愿意尝试学到的方法。
9.能够从他人的成功中寻找经验和激励。
二、解释理论:思维模式为什么这么重要?
思维模式是人们性格、观念、看法的基础,人们处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乐于接受挑战”、“愿意付出努力”这样的好品质,而当人们被放于固定型思维模式里面后,也会很快“畏惧挑战”,并“不屑于努力”。
思维模式就像土壤一样,孕育着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态度和方法的品质。
不了解思维模式,单纯去阅读那些《成功人士具有的十大品质》、《成功人士必备的七大习惯》之类的书籍,可能在短期内会让你有所启发,但却不会真正把你领向成功。
就像在一块盐碱地里播种庄稼一样,如果不改变土壤的性质,播种再好的种子也不可能获得丰收。
当你开始了解了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时候,你就会了解到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如何产生这些成功的特质的。
本章里作者举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来阐述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归纳起来就是下面的两点:
1.思维模式改变了成功的意义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成功意味着聪明、有天赋、完美、高人一等和特权,因此,要确保自己一直成功,所以对有挑战(可能会失败)的事情格外畏惧,会逃避,甚至会因为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而放弃非常宝贵的机会。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成功意味着自己通过努力,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会抓住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乐于挑战、乐于努力。
2.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失败意味者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可能会永久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因此,会就此放弃努力,甚至会靠与比自己更差的人去比较或者责备他人来修复自尊。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失败意味者自己还需要努力,他们会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发现问题,从错误中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产生根源: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产生固定性思维模式的?
人生下来是热爱学习的,孩子们出生之后努力学习说话、走路(从无到有学习这些事情的难度,绝不亚于后来我们学习的任何事情),从不厌倦,也不害怕,他们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跌跌撞撞的行走,没有一个孩子会因为一次摔倒就认为自己永远也学不会走路。
看来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不是天生的。那么问题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行为导致这些热爱学习的孩子最后变成了固定型的思维模式者呢?
答案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频繁被贴标签,无论是肯定的标签还是否定的标签,”你真聪明“和”你真笨“都向孩子们传递了”你的才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信息。
这也是很多天才更容易变为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被太多的表扬了天赋,“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你真是个天才”。
作者本人就说她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训练成固定型的思维模式,把固定型思维模式印入她的大脑的是她六年级时的老师--威尔斯女士。威尔斯女士认为智商决定一切。学生们按照智商的高低安排教室里的座位,只有智商最高的同学才能举旗和给校长写报告。在班级里每个人都需要证明自己聪明,导致大家在课堂上都非常紧张地证明自己,却忽视了学习本身。
四、理论应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作者分别展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体坛、商业、人际关系和教育界的应用。
1.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体坛的应用。
本来在体坛,大家是格外重视天赋这件事情的,因为体育界人士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身体够不够高,肌肉够不够强壮。
但是,对一些杰出的运动员进行追踪研究后却发现,对于运动员来说,还有比天赋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秉性”。这种秉性就是“当事情和你的期望逆向而行时,依然能够挖掘和寻找力量的能力”。
而这种秉性的根源就是思维模式,当运动员处于固定性思维模式时,就会沉浸于自己的天赋和特殊性当中,一旦事情发展不顺利就会无法专注,失去水准,将自己想要的一切置于危险当中,形成的就是不好的“秉性”。
而当运动员员处于成长型思维模式时,他们就会忽视自己的基础,努力训练,懂的在压力下如何专注,在必要的时刻能够超水平发挥,而这就是好的“秉性”。
运动员的良好的“秉性”可以帮助他们冲向巅峰并保持辉煌。比如迈克尔.乔丹,就是一个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
2.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商业的应用。
就像人可以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一样,企业也可以分为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它们的文化被称为“天才文化” ,公司会判定员工是否拥有才能,而公司的领导也更注重证明自己的才能,对于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会选择打压和封杀。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它们的文化被称为“发展文化”,认为员工可以获得成长和进步,而公司的领导也更注重引领公司及员工发展自己的能力,鼓励员工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企业,企业的员工认为公司普遍存在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表现出了更强的跳槽意愿。
而在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企业的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更强,对公司有更高的忠诚度,并愿意承担更多的义务。
IBM公司在路易斯•郭士纳担任CEO的前后,就是这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20世纪80年代后期,IBM公司洋溢着“自命不凡、崇尚精英”的文化氛围,公司的所有管理者,都有一种“我们都享有皇家特权,但我比你们更尊贵”的病,公司充斥着地盘之争,没有团队合作,所有人都只管攻城掠地,签合同,没有人关注后续发展。
1993年因公司出现财务问题,IBM董事意识到公司陷入了困境,找到了路易斯•郭士纳。郭士纳将成长型思维模式带入了IBM,郭士纳来到IBM后,没有只注重证明自己的才能,采取短而快的策略,让IBM快速的表现良好,而是带领整个公司进入一种成长的状态。在一开始的三个月里,华尔街对郭士纳的评价非常不好,他们用了“表现平平”几个字。但是在2002年郭士纳卸任的时候,IBM公司的价值增加800%,重新回到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人际关系的应用。
爱情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里面有痛苦有甜蜜,有些人能从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而有些人却在亲密关系中屡屡受伤,甚至因此做出令人唏嘘的暴力行为,这到底是为什么?原来这也与人的思维模式有关。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亲密关系失败后,感觉自己被打上了“我不讨人喜欢”的烙印。因此,会格外痛苦,会痛恨对方,甚至会选择复仇。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亲密关系失败后,也会痛苦,但是会从这段关系里面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自己的人,会选择原谅和宽恕。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如果一段关系,你需要为其努力,就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他们更相信心有灵犀。认为双方应该分享所有的事情。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需要双方对彼此不可避免的差异进行磨合,双方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这很正常。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一旦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就认为这说明双方的性格存在缺陷,要么是对方,要么是自己。当出现问题时会选择责备对方,或者会故意选择忽略问题。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或冲突时,会认为这是双方还没有磨合好,需要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会帮助对方成长。
成长型思维模式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无论是父母、教师还是教练,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也传递着思维方式,如何把成长型思维模式传递给孩子们非常重要。《终身成长》这本书中给出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除了父母、老师、教练本人要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教育这件事以外,下面这些原则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传播成长型思维模式。
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面对成功: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而非他们的智力或天赋,避免他们获得固定性思维模式,比如:“我很欣赏你为此付出的努力“,“我非常欣赏你能如此专注的完成它”。面对失败:告诉孩子真实情况,肯定努力,寻找其他方法。比如:“你没有赢得这场比赛一定很伤心,但是你要知道,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尽量不评判孩子,包括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们对待评判的信息是非常敏感的,即便你赞扬自己家孩子的成长过程,但却夸奖或批评别人家孩子的智力,孩子也会感觉自己有被评判的可能性,会获得固定性思维模式。
老师也是同样,不要评判学生的智力,也尽量在教学中突出那些成功人士的努力过程,而非他们的天赋。比如对于一些有成就的数学家,当老师强调这些数学家的自身非凡天赋时,学生们就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而当老师强调这些数学家自身付出的努力时,学生们就更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且数学成绩也会更好。
给予孩子建设性的批评
建设性的批评,不仅仅是批评,还要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更好地完成工作,比如对于不认真做作业的孩子,可以说:“这个作业看起来是很无聊。我很同情你。但是你能不能想一个方法,让这个作业变得有趣些?”
五、读者自我提升:固定型思维模式如何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化?
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之间,不是一个“开关”,按一下,就直接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了,这个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过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具体要怎么做吧!
第一步:接受。接纳是改变的基础,否认永远不会带来改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具有一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这没什么可羞愧的。接纳自己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事实,逐渐去减少固定型思维模式所占的比例,让成长型思维模式逐渐取代固定型思维模式。
第二步:观察。观察自己的生活: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以固定型思维模式去应对,查明是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对自己做了什么。
很多人观察到的结果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喜欢在面临巨大的挑战的时候、在遭遇失败的时候、在遇到强大的对手的时候出现,它会让我们变得焦虑、沮丧、不愿意努力。
第三步:命名。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可以是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里的人物,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人的名字,来提醒你自己,你可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比如书中的“杜安”、“杨尼”和“格特鲁德”。当然你可以给它取任何你觉得合适的名字。比如我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名“懒懒”,是因为它经常在我懒惰和拖延的时候出现。
第四步:教育。现在认识到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常出现的场景,也知道了它喜欢做的事情,并且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教育它。向对待你的朋友一样对待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理解它是为了保护你的好意,但是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影响它,教育它,让它和你一起走过固定型思维模式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变的旅程。
(六)
知易行难,即便是本书的作者,有时候还不免会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内,被她的学生指认出来。
不过,知道是践行的基础,对理论体系越了解,越认同,践行的动力就越充足。
我想像我这样的害怕付出百分百后的努力之后仍然失败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如果我们不能付出我们全部的努力,那么我们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即便你全力以赴,你仍有可能会失败,如果还不能全力以赴的话,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现在我们既然知道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作祟,也了解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变的方法,就让我们勇敢地去破除我们的恐惧,拥抱“全力以赴”的快乐,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潜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