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闲逛图书馆偶然发现这本书,出于对纳兰性德的喜爱,借走了这本书。
经过一个月每个晚自习的间断阅读,最终完结。
“一生一世一双人”初识容若,最初的喜爱是对于名字的喜爱,不论是“纳兰性德”还是“纳兰容若”都有着说不出来的喜爱。说起名字倒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在高中之前还是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经常沦为同学们的笑柄。随着时间阅历的增加,自己则是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这个名字了。
其实刚开始读了几天后有那么一丝不想读下去的想法,还好当初没有放弃,最终又多了解了一位文人才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感觉这句话写的非常好,让人读着很舒服。之后慢慢理解了其中的一点点意思,觉得说的很对,有时候认识一个人,对他最好的感觉是在最初见面的时候,时间长了不免就会生出这些那些的反感,所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呀。读完这本书仿佛可以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公本人。
外表的光鲜亮丽其中隐藏着太多太多的痛楚,从小生于官宦时间,锦衣玉食,佣人围绕,什么苦活累活都不会干,但是却一生被困于这个奢华大院。
有史学家评论纳兰性德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短暂的青春里,著书立说,忙于《通志堂集》的篆刻;建功立业,一心报效国家,不畏寒冷,北进黑龙江;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心中有万千沟壑,却又不得不纠结辗转在亲情,友情,爱情之中。
少年时期,对于侍女如宣的朦胧情愫被父亲联络官场送人,结果沦落到诺大人间不知去向;
紧接着又对母亲亲自为自己挑选的视若知己的结发妻子苇卿产生了从无到有的感情,这可能是他生命中做美好的时光吧,难得妻子在一胎小产后再次怀孕,却不想这次的喜事却给自己带来至痛的灾难,妻子诞下一子后撒手人寰,留下失魂落魄的丈夫独自在人间挣扎;
在丧妻之痛还未消亡的时候,自己的干妹妹又自己求的太皇太后的懿旨嫁了过来,但是自己再也不能给这个漂亮又懂事的女孩太多的感情。虽然玉儿知道他的想法,但是对他的感情还是一如当初,并且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所能。
他就这样每天在世间饱受情感的折磨,直到随皇上南下期间遇到了被朋友顾贞观安排相见的青楼女子婉儿,他仿佛重获新生般的再一次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如果带她回京,他将面临满汉通婚的罪名,所以他放弃了。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在回京后他还是把还有身孕的她接回到京中的一处宅子,直到母亲逼妻子抢回孩子才结束了这段意外的感情。
也许刚刚读完这本书,我是粉转黑。我想说“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纳兰性德为什么一生中对这么多女子都有感情纠葛。其实,现在想想,她们都是善良的代表,却被时代给辜负了。而纳兰性德,一个多情的才子,初心那么善良,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看法,不被世界污浊,她生命中的四个女子可能就是纳兰心中想要的知己爱人的典型。但是,时代的大背景下,有些事情终将是不可以长久存在的,所以才子陨落。还好,历史中有这么一位清醒的存在,在黑暗中亮起了一盏灯,虽然不够明亮,却足够让我们看到了,他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心中的坚持。
事业上,父亲的黑暗政治始终没有改变他。仿佛官场上暗动的风云与自己无关,也好,好在自己还是那清流中的一份子;也坏,坏当时的官场过于黑暗,明亮的一方很难站稳脚步。还好,30岁,他终于解脱,也许死亡对于他来说再好不过,终于他远离了自己 恨透的官场。
亲情上,他对于自己尊敬崇拜的父母在长大终于认清她们可怕的真面目后失望透顶,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所谓的家越来越厌恶,他开始逃离,但是命运始终不肯多站在他这一边,可能是他过于帅气,过于有才,生活条件过于优越。他最终还是没有逃离这个府邸。亡于此。
友情上,他珍重有才之人,无论出身如何,他都一样对待。对于出身潦倒的读书人,他永远伸出援助之手。对于收到朝廷冤枉的老一辈,他不惜与父亲闹翻,只为友人一身清白回到自己原有的地方,不再饱受不应之苦。但是,他始终没有想到,父亲支持自己的结交汉人中的有才之人,不过是一个圈套而已。对于多情的他来说,这无疑又是重重的一击,使原就摇摇欲坠的他再一次逼入绝境。
他这短短的三十年,也快乐过,也忧愁过,但过于多情,导致他难过的时光要多于原本短暂的快乐的时光。还好他不是无用之途,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用自己的才换凝结一片片佳作给后人思想上的丰盛的一餐。他,纳兰性德。
始于纳兰性德,终于纳兰性德。
始于初心,终于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