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简友关注了我,并点评了我的文章。因为一直忙,到今天才点开了作者的文章,我其实是很吝啬自己的时间的,对于长篇大论的文章,我一般不会细看。当然,文笔优美的除外。
《枯木开花的季节》有四千七百多字,算是一篇长文了。看作者简介,生于50年代,爱好文学、音乐、艺术等,也许是出于对作者的好奇吧,我点开了此文。
文章写了一位将近七十岁的奶奶执著于追寻自己的文学梦想,尽管婚姻不如意,尽管自己的退休工资微薄,却依然省吃俭用买书看书并且笔耕不辍的故事。这一拿起笔就写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啊,这是多么坚毅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走到今天的?这又是对文学怎样的一种执著和情怀?
我开始鄙视自己了,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文学的喜爱是不是一种假喜爱?每天东拼西凑,每天不知所云,总是以自己工作很忙为理由凑字数更文,真是惭愧之至啊!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材”,从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当许多人慨叹作者具有写作才能时,她只是说“除了’才能’还必须’坚持’,多学习,多读书,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心去写作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这是一位值得敬仰的作者,也是我辈学习的榜样!借用简友的留言“从现在开始学习,无论何时都是余生最好的时候”以此结束此文。但愿我能像文中作者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