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楼氏探源
江南一楼
南宋参知政事楼钥(1137-1213)在《攻瑰 集》卷六《长汀庵记》一文中开头就谈到:“楼氏自周武王封夏后代之后东楼公于杞,实始得姓。·····楼氏以杞国为郡,而望出东阳”,“虽闻吾族自婺而迁,不知所始。自钥一行推而上之,至八世祖而止。惟曾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云:六世祖自婺迁于明,是钥九世祖也。又不书其讳。”
楼钥的《长汀庵记》为后人多次引用。这段话要点有四:一是楼氏是大禹的后裔,东楼公是楼姓人的得姓始祖;二是楼姓以东阳郡为郡望;三是确立了四明楼氏的始祖和一至九代的世系表;四是提出“自婺而迁,不知所始”的四明楼氏源头的问题。
四明楼氏“自婺而迁”,具体源自何处,800年来一直悬而未决,本文试图探讨。
一、四明楼氏是“一主三副”中的三副之一
自楼盵(字重玉,64-131)御葬乌伤以来,在近两千年的楼氏迁流史上,根据各支系的世系,大体可分为“一主三副”,即以义乌楼氏为发展主线,以东阳杞国楼氏、宁波四明楼氏和三门狮峰楼氏为发展副线。副线是主线中析分的,因为迁出和迁入的关系不明确,才作为主副关系来探讨。
义乌楼氏的各支系均以重玉公为一世祖,重玉公生良骥,良騧 。良 騧生泰。泰生苗、蕃。嗣后,义乌楼姓遂分为苗、蕃两大派。至今,苗、蕃两大派的裔孙分布于五湖四海,现居于义乌本地的有47000余人,大部分居于外地。历史上,迁出和迁入关系比较明确的,有萧山的仙岩楼氏、浦江的浦阳楼氏、东阳的岘阳楼氏和秀溪楼氏、诸暨的北门楼氏和金峰楼氏、永康的永康楼氏、广西的昭平楼氏等。义乌本地和以上各支系,目前共有楼氏裔孙10万人以上。
东阳象塘派杞国楼氏一世祖楼玺的孙子楼井,于隋代自长安南还浙江,先居新昌,其子楼昱迁东阳黄信坑,为东阳杞国楼氏的始迁祖,黄信坑为其发祥地。宋代东阳杞国楼氏有很大的发展,除散居东阳县各地外,有迁居天台的东序杞国楼氏,诸暨的燕山楼氏、凤仪楼氏、花亭楼氏和宋代以前迁嵊县的嵊县杞国楼氏,目前共有楼氏裔孙5万人以上。义乌各楼氏宗谱没有提及杞国楼氏迁长安或东阳黄信坑的,故列为“一副”。
宁波四明楼氏的早期世系,根据《 塘楼氏宗谱追远世系图》记载,楼钥家族一至九世为兴业—绍宗—光皓—郁—常—异——钥,兴业就是楼钥所说的九世祖,只知道“自婺而迁”。四明楼氏在两宋时期为明州四大望族之一,其裔孙散居于宁波各县外,还有迁居于东阳的凤山楼氏、诸暨的枫江楼氏、缙云的五云楼氏等,目前共有楼氏裔孙3万人左右。义乌各楼氏宗谱中未见楼兴业迁居宁波的记载,故列为“一副”。
三门狮峰楼氏始祖楼 于隋代从诸暨迁居宁海城西娄坑村,现属三门县。 公孙子楼 升迁居狮峰山下,即今三门县岱楼村,故称狮峰楼氏。其裔孙分布于三门、宁海外,还有散居于天台、仙居、象山等县,目前共有楼氏裔孙1万余人。楼姓迁居诸暨自宋代开始,是否是从义乌直接迁居宁海,未见有史料记载,故列为“一副”。
二、四明楼氏源于何处的四种说法
(一)源于义乌楼氏。据《义乌楼氏源流》130页“宁波 县楼氏分迁图”记载:重玉公十一世孙仲书迁 县。又据136页“宁波东湖楼氏分迁图”记载:重玉公三十一世孙孟勤迁宁波东湖。楼图南《乌伤香山楼氏统宗源流序》云:“孟勤,性嗜书,尝游学宁波,爱东湖之胜,遂家焉”。《乌伤香山楼氏统宗源流序》又云:“宋大明六年,乡邻挨推承模护解枫香进都,时遇世乱,虑害,举家避入宁波,居于四明。”可见,两宋以前义乌楼氏有多支裔孙迁居宁波。但是现有宁波四明楼氏到底源于义乌还是东阳,并没有具体记载。
(二)源于奉化峨阳楼氏。据《峨阳楼氏宗谱》记载:峨阳楼氏始祖楼鼎,鼎生哲,字文珂;哲生四子:“茂 、茂 、茂郊、茂防;茂郊生三子:嘉 、承绪、兴业,”另一说生五子:保徽、保 、保善、保义、保养。三子保善字兴业,迁居奉化市。兴业曾孙郁,由奉化市徙居宁波 城南。这一说法,曾被后人采纳。只是后来又被当地鄞塘楼氏后人否定。
奉化市,意指当时奉化的街市或集市,非现在的奉化市城区。至于确切的地点,《鄞 塘楼氏宗谱坊表》记载:在奉邑东北一十里第三都,司录公承皓(这里应为继承光浩之意,实名为浩,光浩)故宅。
(三)源于东阳岘阳楼氏。据《岘阳楼氏宗谱内纪世传》记载:楼兴业是岘阳楼氏始祖楼蓉长子良希的玄孙,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昭宗天佑三年(903)举授黄岩令,仕至中书秘阁,卒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葬永康四里牌。兴业生二子:继宗、绍宗迁四明 县。这种说法最符合实际,也最值得采信。后面将进行分析。
(四)源于徐州沛县。据缙云县《五云楼氏宗谱外纪列传》云:“第一世讳浩,字善养,行壬十四。自东楼公肇封于杞,世居徐州沛县,至公避五季之乱,徙浙西之明州,即今宁波府 县四明驿前居焉。”这一说法,还有何光岳著的《中华姓氏源流史》:“楼浩于五代初由沛县迁 县四明。”但这种说法事实证明不可信。后面会再作分析。
三、四明楼氏“副”入“主”的路线图
四明楼氏的源头在哪里?关键就是要寻找副入主的路线图。重玉公是当代楼姓人的共同始祖,要通过某个连接点,纳入以重玉公为始祖的主线。东阳杞国楼氏已解决这个连接点,据《东阳杞国楼氏宗谱外纪系图》记载,东阳杞国楼氏即是徽的一支,始祖楼玺是重玉公的十二世孙。三门狮峰楼氏因缺少史料,尚无法理清其路线图。
四明楼氏源于何处?具体讲,就是要解决始祖兴业公迁于何处的问题。从楼钥提出“不知所始”以来,一直为后人所关注,如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义乌朱兆盛为东阳《秀溪楼氏宗谱》撰《楼氏泗溪少溪同源共本序》中感叹“宁绍乌伤势即难朕”。
源于奉化峨阳楼氏之说,曾一度被采纳,但最后又发现不符合。据《鄞 塘楼氏宗谱》记载: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四月,奉化峨阳楼氏楼隘村宗长楼汝修偕侄子抱宗谱到宁波找鹤湾谈修谱之事,鹤湾公对照两谱的排行序次,发现峨阳楼氏世系比“余谱首多三世,其一世曰 佥宪公,讳鼎;二世曰耕隐居士,讳珂;三世曰茂 、茂 、茂郊、茂防,昆季四人均以茂为行。而讳茂郊者,即系余始祖兴业公之父。”这一重要发现,使他“拍案狂呼大叫:谓人生快事莫是过矣,以余祖在天之灵。”乾隆六年(1741),他为四明楼氏撰《五修宗谱追远增补序》,并署名为佥 宪公二十八世孙。
但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四明楼氏应以谁为始祖,又产生了分歧。后世子孙考查推究后觉得茂郊是兴业公父亲的说法不可信。因此,至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鄞 塘楼氏宗谱》和三十三年(1907)重修《甬东楼氏宗谱》时,重申兴业为本族始祖,在《追远世系图》中指出:“余族旧谱向以兴业公为为始祖,……今考宣献公作《严州公行状》有云:可寻者自兄以上才八世,核之旧谱适相符,因恪循宣献公之所寻而仍以兴业公为始祖。”
据《峨阳楼氏宗谱》记载,楼鼎是唐初娄师德(630-699)的六世孙,不仅缺乏史料依据,而且娄师德的身世还是个谜。并且峨阳楼氏宗谱记载的楼鼎也不是东阳象塘派杞国楼氏记载的楼鼎,后者生于南朝陈,隋时曾任河南许州节度使,后曾居台州。前者是唐后期的人,前后相差200年左右,不符合事实。
至于《义乌楼氏源流》提到的重玉公十一世孙仲书、或三十一世孙孟勤、南朝宋代的楼承模等,从义乌迁居宁波,则无法详尽其后裔,不可考。
而源于徐州沛县一说,更缺乏史料,查《中国人名大辞典》,无一人是沛县人。所以,也不可考。
明初大学士宋濂(1310-1381)在《乌伤香山楼氏家乘序》中谈到:“而四明之支,则祖秀实之子恭。恭之远孙宣献公钥,常述高祖先生事略,自谓其先婺人,但不详徙居之始耳。”,这是解开四明楼氏源头之谜的一条关键的史料。
楼苗,字秀实,娶刘氏,生三子:恭、元、徽。宋濂认为,四明楼氏是义乌楼氏苗公长子恭的后代。清道光八年(1828)胡筠为东阳杞国楼氏作《东阳楼氏续修宗谱序》时认同这个看法。他说:“秀实子三:孟曰恭,则四明楼氏之祖也。”
查《乌伤香山楼氏世祖分迁图表》,大禹96世孙楼蓉于唐景云元年(710)自义乌迁居东阳南门;又《东阳南门俞家巷楼氏分迁图》标明:恭是重玉公的五世孙,蓉是重玉公的二十世孙,迁居东阳南门。
楼蓉是东阳岘阳楼氏的始祖。据《岘阳楼氏宗谱》记载:楼蓉(683-767,唐处士,好交友,著作有《卧云集》等)生良希(707—789,字仲兴,唐朝进士,中宏词科,翰林院学士,曾任新州治中郎,去世后葬于东阳城南岘山北麓,他儿子曾在墓前建寺院,被后人称为“中兴寺”,现东阳南寺塔附近)、良奇(711-792,字仲秀,唐进士,翰林院学士,东阳秀溪楼氏先祖)。良希生湛然(727-824,佛教天台宗八世祖,曾主持修建东阳中兴寺与法华寺)、龅然(733-820,唐处士,曾回迁义乌东门,过继给居住在义乌东门的楼莨长子楼茵),龅然生清(762-845,曾从义乌东门迁居永康,去世后葬于永康。因永贞元年考中进士,在永康楼氏宗谱中被误记为永贞公)、涛(766-856)。清生文焕(792-882,从永康回迁东阳),文焕生祢(829-906,去世后葬于东阳南山北麓),祢生兴业(871-945,曾任黄岩令,中书秘阁,去世后葬于永康四里牌)。
前面已提到:兴业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初居东阳西部乡(现属东阳白云街道),昭宗天佑三年(903)举授黄岩令,后晋开运二年(945)卒于官,葬永康四里牌。兴业生继宗(894-967)、绍宗。绍宗徙四明鄞县,是包括现鄞县在内的宁波四明楼氏共同祖先。
综合上述资料可见,宁波楼氏源于东阳,是岘阳楼氏楼蓉的后裔。这也符合南宋参知政事楼钥《攻瑰集》所记载的“东阳,桑梓之地也”。也就是说,楼钥承认东阳是“桑梓之地”,是故乡。
据凤山楼氏宗谱记载,南宋参知政事楼钥在金华任职时,为了亲近宗族,不忘祖德,曾经让幼子楼淳回迁,卜居东阳江畔,成为现东阳“凤山楼氏”的祖先。
又据岘阳东楼宗谱记载,与楼钥(1137-1213)同时代的楼氏祖先楼允载(1136-1210,字文恕,谱载生性纯笃,学行优长,为乡闾表率,雅好山水之乐,于适意处辄徜徉终日,缙绅归隐者多与结盟),去世后,同宗太师公钥(攻瑰先生)志其墓。
注:本文作者江南一楼,原名楼向东,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同年参加工作,2007年曾出席中华楼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被安排发言,之后业余时间一直致力于宣传弘扬楼氏文化,现为中华楼氏宗亲联谊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著作有《红楼夜话》《大唐才子楼颖传》等。本文主要根据联谊会总会顾问原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楼子芳先生撰写的同题文章以及义乌东阳永康宁波等地楼氏宗谱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