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很多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书,寄希望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一把钥匙,缓解解决生活、工作账中众多不确定性的问题的焦虑、惶恐。
今日闲来无事翻看《毛泽东选集》,曾经上学时让人头疼、枯燥无味的《实践论》,《矛盾论》柳暗花明的看到了一个新天地。
底层的价值观、方法论不需要多,能悟透并逐步实践定能长期受益。
研究问题原则: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
只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孔子论军事 ”知己知己,百战不殆“
唐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有内部规律的,人民不如去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表面片面地活表面地去看他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事主观主义的。
工作生活启示:
看是简单的原则,然能实际工作中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场景中都能保持这样的底层态度和原则,相信成长、进步会比较神速。
1. 主观性:
学会了忌带主观性看问题,也就能不带情绪的分辨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感受。
工作中大量的时间会面临和别人进行沟通协调。
《教父》教导我们“Let your friends underrate your advantage,while let your enemies overrate your disadvantage. ”
《穷查理宝典》里的人类误判心理学讲了喜欢/热爱 倾向,讨厌/憎恨 倾向 也是告诉我们忌带主观看问题。即不能爱屋及乌,也不能为了仇恨扭曲事实。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我党留下的宝贵经验
2.片面性:
学会了全局性的看问题,也就具备了初步的管理思维方式。
例如做技术研发的基本都是处理技术中的确定性的问题,能不能站在业务场景PM角度看,能不能站在销售商务角度看到目前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要求再低一些能否站在整个项目管理周期时看问题,思考整个项目的周期,从背景、目标、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回归。
别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具体问题,你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这样你才能看到流程规范、看到资源调度、合理规划。甚至看到的人的问题,组织的问题,文化的问题。
3. 表面性:
忌带表面性更是难上加难,现实世界如此复杂,大部分世界是雾里看花,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教父一分钟一分钟看到事物的本质。
普通人只能多收集更多的信息、材料,耐心、客观的去进行评估推理慢慢的找到事物的真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