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页,大家随我学策划——怎样策划建设中卫市八宝茶早茶文化广场

每日一页,大家随我学策划——怎样策划建设中卫市八宝茶早茶文化广场

作者: 文化人_fc63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08:12 被阅读0次

    第七日:

    二、百年文化传承的郑家楼

            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往往能够孕育出许多著名的老字号。老字号,不仅使城市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更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和独特名片。特别是餐饮业老字号的名肴菜系,时时会唤起当地市民有滋有味的回忆。

            中卫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代设有州府衙门,城区里居住着许多达官贵人和富豪绅士。这些人最讲究吃喝穿戴,特别是吃,要求食不厌精,味美形新。在此,不能不提及当地的老字号酒楼——郑家楼。

            追溯历史,郑家楼自以“郑记餐馆”创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先后易地陕、宁二省区,见证了百年中国沧桑历史的风云变化,几经兴衰,如歌如诉,掩卷长思,有思有悟有回味。

    三、历久弥香招牌菜  陕宁大地美名扬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陕西人氏郑忠在西安八贤庄街口开了一家小饭馆,取名“郑家楼”,主营西北风味炒菜,在当地颇负名气。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宫廷御厨赵祥(雅号赵一刀)随慈禧逃难来到西安,与郑忠邂逅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后义结金兰,成为结拜弟兄。赵祥遂将宫廷“东坡肘子”、“爆炒鸡丁”等烹调秘诀传给郑忠。郑忠得悉真传后,遂将“东坡肘子”作为招牌菜,推向市场,一炮走红,郑家楼的“东坡肘子”在西安红极一时,生意十分火爆,食客竟相传赞,一度名噪长安。谁想好景不长,郑家楼掌柜郑忠卷入一桩官司,家业败落,并受到追捕。无奈,郑忠只好举家逃难至宁夏中卫县,落户镇罗堡,为了养家糊口,他在镇罗堡街面上开办了“郑记餐馆”。镇罗堡虽然不大,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交通东西方向各省区的咽喉之道,往来驼队、商客如云。“郑记餐馆”的菜肴受到顾客好评与欢迎,特别是郑氏“东坡肘子”、“水面”,倍受顾客推崇,堪称一绝。“东坡肘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色泽醇红,肉质清香,味道鲜美。当时有文人发出感叹,称赞郑氏东坡肘子:“枣红油亮,香酥质嫩,浓而不油,肥而不腻”;而郑记水面的传说则来自民国时期,相传当年郑忠在镇罗街上开饭馆时,一碗“水面”做得风味独到,客人食后倍感汤鲜味美,身心舒畅,对其称赞不已。有客余兴未减,欣然题诗:“条条玉叶出铡刀,银鱼落水锅中漂,秀色可餐享清味,顿时喜形飞眉梢”。后来,郑氏传人对这道面食的配料进行了改进,改名“片儿汤”深受食客们的欢迎,凡来“郑家楼”进餐的客人,必点这道面食。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郑忠去世,其子郑玉魁子承父业,掌勺经营,家传名菜独树一帜,发扬光大。郑玉魁无意墨守成规,继续在原有菜肴品种上再创新品,使得郑家菜肴在当地口碑彰显,名扬外地。据考证,民国年间,下野的原清末宁夏府台谢威凤(湘军名将、著名书法家)到“郑记餐馆”作客,用餐完毕后对郑氏特色风味菜大加赞赏,并亲书一匾“味压河朔”。郑家餐馆有名人题书牌匾,无形中取得了广告效能,一时食客趋之若鹜,名声大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页,大家随我学策划——怎样策划建设中卫市八宝茶早茶文化广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q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