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收藏从早期的明清老家具发展到现在的各式各样新作工艺品,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经验性理论,在收藏圈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发挥着作用,为广大黄花梨爱好者赏鉴、甄选不同器型及料质的藏品提供参考、指引着方向。
然而,这些关于黄花梨收藏的观点、论述或经验,基本都来自个人或民间团体,很少有官方或权威部门的结论。无论是明式黄花梨家具发展的历史、还是海南黄花梨木的现存状况,以及其材质特征等,出版物和互联网上都有多种版本。这些不同的声音,让了解不深者无以适从,当事实真假难辨的时候,黄花梨炒作论成为否定一切的通行做法。
终于在4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了“南溟奇甸”系列节目之“大明皇帝爱奇木”,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海南黄花梨和明式家具的发展变迁。节目讲述了海南黄花梨与明清王后的逸闻趣事,还就相关的热点问题给出了央视的答案,让人们得以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自改革开放以后,才在内地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兴收藏项目。
在如今信息时代,互联网上各种真、假、好、坏混杂在一起,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随着"国宝档案"专题报道,很多与之相关的争议自见分晓,以中央电视台独具的公信力,相信会对黄花梨收藏带来一定影响。
今年是海南省建立的第三十个年头,各种盛大的庆祝活动和未来规划相继出台。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也推出了“南溟奇甸”系列报道,向人们隆重推荐海南省的奇珍异宝。
“南溟奇甸”一词来自两段历史典故,现在成为海南省的代名词。说到这里的特产,自然少不了海南黄花梨,它就是“南溟奇甸——大明皇帝爱奇木”专题片的主角。影片以大明历代皇帝开场,引出江山社稷在风雨飘摇中,却醉心于木匠手艺的明朝倒数第二个君王,天启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十六岁登基,面对三十年不上朝以至朝纲崩坏的爷爷万历皇帝和继位才一个月就驾崩的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天启皇帝寄情于兴趣爱好,以操弄斧锯来逃避处理朝政的棘手现实。虽然是个不称职的皇帝,朱由校却是个木工天才,精通于房屋木建及大小木器制作,实际操作技能远胜于一般工匠。他嫌当时做的木床过于笨重,便亲自设计、制作了可折叠、便于移动的精致新款。另外,影片还讲到了木匠皇帝制作的护灯小屏等小件木器在市井集市上大受欢迎的逸闻趣事。
正是这种干起劲来冷暖全忘、连吃饭、睡觉都抛在脑后的痴迷,加上毫无利益、功名之心,只为兴趣爱好而专注,木匠皇帝在亲身实践中领会到了海南黄花梨木的优良木性,并运用于家具制作,堪称发现海南黄花梨的伯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