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无是处,只有一颗随意放逐的心。
闲散惯了,便什么也不想了。这算不算有人在评论厦门人自带的那种小确幸?如今身为东山人的我不也沾沾自喜,认为我们这儿最宜居,风景美得如仙境,节奏永远是慢三,海鲜全中国最美味,文化底蕴浓得解不开……难道是我幼稚了?
晚上有朋友到家里喝茶,闲聊中突然感叹,现在家乡的风气不知怎么了,一些三十左右岁的年青人不想找工作,嫌做工辛苦,赚不到几块钱,宁愿天天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逛淘宝、买东西,甚至赌博、骗钱等等,没钱就向父母要,不然就刷信用卡、借高利贷,如此种种,叫人听了不知如何接话。大脑突然跳出那首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人生不一定能活过百岁,何必怀有活千岁的忧虑?这劝世名句本应传颂,只是诗人若能穿越至今,听听我们的谈话,不知还会写这样的诗句吗?他哪里会想到,如今我们一大批旷达的年青人,谁还会苦于昼短夜长?他们白天睡觉,晚上正可以各种玩,“苦”从何来?诗人在世时哪能体会到如此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
其实,偶尔我也会问问自己,我们真到“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的时候了吗?
且不说家乡的发展现状,经济实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就说说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个体,我们真可以享乐了吗?
这些年,我接触过几千个大病患者或他们的家属,有一个不争的实事就是,这些人刚得病的时候,你让他们来申请一二千块钱的救助,他们大多是不屑的,“就一二千块钱?还要填表?我看还是算了。”等他们治疗到一定时间,纵然只能救助几百块钱,他们也会认真来办理了。
所以,“常怀千岁忧”倒是说对了,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下有太多人喜欢晒各种所谓的幸福,吃大餐、买奢侈品等各种消费,却很少看到有人晒读书、晒创业、晒劳动……
安乐原本是人生最高的追求,那境界就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般。可是要蓦然醒悟,那得需要路过多少路,经历过多少昼夜更迭,风雨侵袭才能如此这般触动内心。
诚然,年青人当趁好年华,多走一些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一天赚十块钱,也比不赚一分钱好吧。纵然你一天的工作赚不到十块钱,至少你有这份努力的心,那也令旁观者感到欣慰和赞赏。
想想如今的我们,不管境况如何,总比当年的陆游幸福,“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般胸怀大志,却没有用武之地,只有遗憾终老,怎不令人长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