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平常心对待学生,以同理心来看学生,以人的角度来审视学生,一切问题可能会少一点复杂,淡一点纠结,多一分宽容!
规则往往是由成年人制定,成年人又多以自己的年龄身份的优势自以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时空、见识的局限,自己生活的那点见识经验,也不过是人类众多经验之一,如果以为是金科玉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然会造成权力的傲慢。
班主任连接着学校、家庭与学生,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通过班主任施压到最后承受者——学生身上。压力层层的递传,层层加码,最后环节上,往往造成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紧张,压力的传递考验教师的智慧和对人性的体悟。
学会平常心来对对待学生。成长是一个过程,有反复有曲折。青春期的孩子,幼稚与成熟相伴,理性与感性相随,求知与惰性相斗,反复多变是其行为的显性特征。学生背后是家庭,有多少个不同的家庭,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学生。作为老师需要意识到,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用过高的期望来要求每一个学生,无异于要求兔子会上树,山羊会游泳。教师要明白人性的复杂多变,学习的多样性,教育的力量有限。凭一己之力想清除家庭教育烙在一个孩子身上的印迹,不是一种痴人说梦,就是一种发癔症。对于学生的成长,要耐心,要静等,只管播种智慧的、理性的、爱的种子,能否在学生心灵发芽,开花,需要几分机缘巧合。
尊重学生。上学时,看到一老师赠书予其弟子,扉页上写着:赠学弟某某惠存!当时疑惑不解,为什么写的是学弟,明明是师生关系啊?后来求教,老师解释:在学术思想领域,我们都是求知的结伴者,只有先后之分,无师生之别!后来教学《师说》,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只不过比学生年龄虚长几岁,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何况今天的网络时代,获得信息资源渠道,不见得学生比老师弱,甚至比老师更广。老师和学生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师生是第一层关系的延伸。在老师眼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学生,次序不能颠倒。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人格对话,以尊重进行交流,以理解进行沟通。
正确对待学生成绩。好的教育是人格的养成,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以分数来评判学生是工具理性的表现,是把学生当作的分数的奴役品。一个好的分数从来不能考察学生的全部,只能考察学校的优秀。作为老师需要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收获好分数,但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好分数不等于健康的心灵,不代表思考的独立,不能证明心底的善良。在带领学生用好分数穿越高考封火网时,更要关注其心灵的建设。唯有心安,身才能舒适。
没有武林秘籍,《葵花宝典》是传说。如果非要寻觅聪明的办法,也要避免落入《田忌赛马》孙膑的狡猾。很喜欢“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句话,作为实施学校管理制度的班主任,需要有这种智慧、勇气、胆魄。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是有选择的,你就是你所选择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