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部的孤独

工部的孤独

作者: 笑春风ma | 来源:发表于2020-07-13 20:38 被阅读0次

宿府 杜甫

2020-7-13日

【原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烛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阅读点滴】

工部的孤独

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期间外出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做参谋,每天天刚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当时定制,参谋当留宿于节度使幕府,只好长期住在府内,留下了《宿府》诗歌。

这是一首留宿幕府之中,感叹孤独的诗歌。首联“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秋日,收获之季,但在文人笔下,却因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意象,赋予了悲愁的寓意。室外梧桐渐寒,室内蜡烛渐少,又是深夜未眠之状,才会有观察。

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上一联深夜未眠,这一联告知了缘由。角声是军中的画角之声,画角之声不断,自个儿响个不停;半空中的月色,好,谁看呢?不知道还有谁看,但杜甫残烛之下,见到了半空中的月色,听到了响个不停的画角,勾起了他的思绪。

颈联“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战乱太久,辗转不停,朋友、兄弟亲戚音书未见,飘零蜀地,无法北归,此时正在幕府之中独自对残烛,听画角,心中忧愁,唯有天上明月可知了。5年前,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就表达了“寄书长不达”的惆怅,安史之乱结束,吐蕃也赶回了家,但弟弟们仍然渺无音讯,忧心啊!

尾联“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对残烛,听画角,引来一声慨叹,唉!已经忍受了十年的流离失所(伶俜-pīng,流离失所),难道还稀缺这样一个参谋职位,勉强移就幕府一枝栖息?(《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言下之意,我是盛情难却,勉强接受了这样一个职位,照顾严武的情绪。杜甫之傲气,可见一斑。《新唐书·列传126·杜甫传》记载,严武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表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潦倒杜甫,幸亏有一个旧交,否则身首异处了。

这首七律的特色,就在于四一二结构,“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好像作者在自言自语,在自言自语中述说着心中之事;在画角声中,想念失散多年的弟弟们;不知何时才能“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回归北方,回归家乡。

相关文章

  • 工部的孤独

    宿府杜甫 2020-7-13日 【原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烛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

  • 对联故事075-中书令什么东西: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南人北

    清朝乾隆53 年(1788 ),工部衙门被大火烧光,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门。纪晓岚此时正在军机处...

  • 义工部

    一直以來對的時間是

  • 党委副书记杨松璋到学工部调研指导工作

    3月28日,校党委副书记杨松璋在学工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学工部调研指导工作。 杨松璋实地察看了学工部、大学生心理健...

  • 行草斗方杜工部《旅夜书怀》

    杜工部《旅夜书怀》

  • 工部咏日常

    桂枝香 新年旧字 2019-01-01 新元竟暮。 恰检点诗文,虫龙雕琥。 梅子疏帘淡月,凤鸾双舞。 但凭喜乐滋...

  • 杜工部传奇

    当我咽下耒阳县令送来的最后一块鸡胸肉时,我想创作一首诗送给他,我不知道我死后人们是否会记得他,但我写的诗一定会流芳...

  • 彭工部兄弟

    我的朋友彭工部兄弟,嘉禾人士,是个不错的人才。家里家底殷实,比较有钱。独栋别墅一套,看上去很豪华,装修也很气派,所...

  • 宣传群工部

    6.4,周四 上午10时,中支党委宣传群工部苗李静一行4人走安泽莅行调研。李行赴中支参加紧急会议,委托王雄主持。汇...

  • 与杜工部

    君诗吾所好,欲诵却堪怜。 只恨今声异,唐音赖梦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部的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vz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