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有言:人而为人,需要有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这个根基可以是“人道”,也可以是“中庸之道”,也可以是“止于至善”。君子以“止于至善”为目标,本于“人道”,行乎“中庸之道”,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行以时进,止于当止,或行或止,循道据本而已。是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待时也,无论富贵贫贱,无论中国夷狄,无论荣辱祸福,庸德庸行而已。
一个人立于世间,唯有自己对自己负责,唯有不断的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行为体系才是立身处世之根基,据本则或行或止,有信则庸德庸行,不假于外,不惑于内,人生耳。所以,有时候看,人之公平之处就在于经过一定的教化之后,大多数人可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也必然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结果。因此,一个人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一个社会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社会大多数人的选择,人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也一定会承担随之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结果。
所以,君子自修,唯厚德积福以求诸己而已,故不怨天,不尤人,行止优游,信义者也。小人逐利,行险侥幸以求诸人而贪于利,故常怨天尤人而忘恩负义。
故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