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房子,旧时的童年
不必很大,能让我带上狗子居住进去就可以了,我想那一块拥有自己房子那刻起我应该是很快乐,也很满足,幸福随时都可以洋溢在空气中。
我想,有一天可以有自己的小窝。
也多想老时有个这样的院落可以养老,然后静静的死去……
最怕的是供房贷几十年,怕生病了也不舍得花钱去看,怕有了房贷不敢失业也不敢休息,怕房贷没供完就老去不在了。
但在这些前提下依然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那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呢?
为什么想买房?
感同深受的明白知乎答主的回复“每次下班拥挤的地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回到住宿的地方都会觉得特别的无助,低头的瞬间出卖了我,深深的悲哀,觉得自己很可恶,可悲。什么都没有,说找不到自己的存在。虽然每天上下班,蝼蚁一样的人群蜂拥而至,还是觉得缺少点了什么,而且孤单,没有归属感。觉得随时会被清退。
这个城市若是没有我的安身之所,不管这个城市再繁华,我都感觉和我无关。”想要属于自己的一个房子的感受。
刚毕业那年,看着所有的同学舍友们往深圳里面去扎堆就业,一个宿舍除了我其余都在深圳发展,毕业拿证之后我也像着大家去深圳就业发展,偌大的城市,我不过是个蝼蚁罢了,人潮拥挤,天上往下看,基本所有空间都是密密麻麻的人,进地铁摩肩接踵的排队刷卡进,进站时人群蜂拥而至的往前冲,有块扶手靠墙的地方已经是上帝的宠儿,时不时还需要看手表现在几点钟了,是否会迟到。
城市繁华似景,都市男女光鲜靓丽,每个人都很忙碌,每个交通工具也很忙碌,每个红绿灯也很忙碌,忙碌的丢失了自我,只记得一直往前进,却永远把赚到钱给一半房租,也永远跟不上房子涨的速度。
刚毕业那时怀揣着对理想的热情,对社会创造价值,只记得当时背了个包过去试水,房租当时被二房东坑了,不过还是租了单间生活,开始找工作,发现约毕业生面试的公司离住的地方挺远的,依然去面试了,过了一家就入职了,毕竟没有工作经验,就是个渣渣3000底薪,试用期3个月,后来每天通勤1个半钟到,路上花销3个钟,上班8小时,吃饭2个钟,睡觉8小时,就已经23个小时了,算着时间过的日子太累了。
......................................................
性格使然,主要是习惯了自由简单舒适的生活,也没工作过,觉得与社会进行脱轨,觉得自己真不是个工作的料,也觉得自己真比不上早早便实习去深圳的舍友们,3个月1800实习工作了,更觉得同行毕业入行的人嘴巴说话真好听,而自己就那鸟样,不是不能吃苦,而是觉得这苦吃的没道理,我甚至很多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人吃苦不吃甜,人生就短短几十年光阴。
陆陆续续实习设计助理岗位差不多2个月时间,依然因为我无法去适应社会、工作和自我的平衡,最终以离去旅行为主,最后回家乡小镇工作。
从此找的工作不会超过3公里,实习的时候也是设计师,薪资比深圳毕业生还要高一些,就是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一直在设计图,后来也因为这份工作面试后面的设计师经验不错成了,现在换岗了,可能也是在看工作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职位,工作比较舒适就长期上班。目前工作比较舒适,薪资跟设计的时候一样,业绩好超过设计师岗。
我在小城市找到了自己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却对自己的家庭有着横沟的距离,于是依然还是想要一个自己的房子。
..................................................
我一直在和父母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和原生家庭家人们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日趋明显,思想上的横沟如东非大裂谷一样宽而深的歧义,这些差异让我和家人们在生活中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摩擦,让我从小日渐萌生了想要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想法。
说起那个年代的故事,我知道的也不过的隐隐约约,计划生育很严格,我的生母把我送给了她的姐姐抚养长大成人,长大后发现这些事的概率很高,大多全都是女儿给送养,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陪护我妈住院时病友的女儿是送养的,嫁进来的嫂嫂是送养的,读书时同学也是送养的等等,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基本上都是生了女儿就给送养。
.....................................................
前半生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已经坦然拥抱过去的自己,释怀那些愤懑不甘,无所谓那些利益熏心,也努力拥抱未来的自己,25的年龄,半截身子进黄土,一截变化作一抔土消散红尘。
努力攒攒钱,成就更好的自我,因为你根本没有后路可退,生来便是无根之主,离去也没什么什么好悲哀。
当然赚钱有房的独立女性更多的想要那份自我的底气,当你和另一半吵架的时候可以温和而又优雅的说出,“出去,这是我家”;也当你吵架时眼都不带眨就走;更当你单身时,没有父母在耳边叨叨叨,也没有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一个人自信无愧、骄傲自由的活着。
.................................................
大概是我想独处安静时;
大概是我想养狗时;
大概是我逛商场时看家具;
大概是我网购看到漂亮物品时;
大概是想怎么躺就怎么躺,我最喜欢下班就窝沙发里,想几时洗澡就几时洗澡,还可以无所顾忌的泡个澡,一周打扫一次卫生,不会被说东西乱糟糟,可以随心所欲在家干所有事情,且这个家所有装饰的东西都是我喜欢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家也是自己装饰的,周末在家睡到自然醒,客厅里可以养一只小狗。码这一段字的时候,大概是我唯一开心的事情。
大概是可以发发呆,晒晒太阳的日子很美好;
大概是我很喜欢窝在浴缸泡澡;
大概是无所顾忌的买东西不用担心带不带的走;
大概是随意的挪动东西,随心所欲的不收拾;
大概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大概是我会独身一辈子;
大概是……
以下皆是网友们对于想要一个房子的原因:
A君是作者撰写的真实情况90年代最常见的生育现象下的牺牲品,至今我所识的A君都不成结婚生子,对家庭不抱希望,对自己也不抱希望。BCD是知乎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特别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家”的回答者回复信息,如有侵权可删,本文章非商业,非自我攒写内容都已表明出处。
A君:“我从一个月的时候就在养母身边生活,到现在要25了,我深刻的明白我的母亲没有真正的把我当成是她的孩子,时常会说“你的东西不要放到大厅里(然后随处可见大哥二哥的东西乱放)”“即使分了不少房子,房子还是要给你哥的,以后你出去之后就要给回你哥”“这个吃的多了,你要不要啊”“这是给您哥嫂的,最多给你吃一块”“她不会给我养老的,你们要记得养我”,家里人会说“平板你不要拿了,我有时要看剧”“房子车位不给你,你不会开车”“装修自己装,我们不会帮你”还有更多的生活摩擦,不断的冲击人类脆弱的心灵,从而无为,顺其自然。
这25年里朝夕相处,只要有家务活全包,只要家里人生病都是她照顾,做饭拖地扫地接送,读书学费3000一年,其余生活费自己赚,什么都自己搞定不曾有怨言,毕竟不是亲生,但抚养孩子却以这种状态,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原生家庭伤害,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如同陌生人般,谈何亲情,冷漠的人情在钱上面不值得一谈。
近年来,A母亲病情不稳定,说不上亲情不过是A长大了,她老了需要A照顾了,大家相安无事的一起生活罢了。”
知乎网友B:“我才大二,工作的话还有两年多。但是我也爱幻想。我知道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钱买不起房子,我只能租房子。我觉得租房子一点也不好。没有归属感。我不能随意的装饰我的房子,怕房东随时收走我的小屋子,怕房东不让我养宠物,也不能自己想买啥买啥,不能把我的小房子堆的满满当当,怕带不走。那是一种寄人篱下,随风飘荡的感觉。
当我有了房子,我就有了依靠,它永远不会走,是我的避风港。我有了在那个城市生活下去的根基,再也不是漂泊中的。暑假被我爸妈破口大骂,威胁我,要是不干嘛就收拾东西滚出去,那时候我就觉得那不是我的家了,我没有地方可去,觉得自己就要露宿街头慢慢的沦为乞丐。人太难以琢磨,不想被人赶来赶去,自己的才安心。
也许有人会说,买房子会背债,但是我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是想自己养活自己,我喜欢这种甜蜜的负担。”
知乎网友C:“我是独身主义的女生26岁,从小想有一个自己的小房子,一直也以此为奋斗目标,工作几年攒起首付等我去买的时候房价已经涨到原来的2.5倍了,这成了一个奢侈的梦想,从小什么都靠自己真的很难,我比谁都明白“珍惜”二字的意义,现在我只租的起房。”
知乎网友D:“不管在哪里,都感受不到家的温馨,甚至都不如大学寝室呆的舒服。最近因为感情问题,心里感到好累,对生活没有之前那么积极,人也没有原来自信。现在就特别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大但是温馨就好,就想自己一个人呆一呆,不想被别人打扰。
在我想一个人静一静远离外界的喧嚣时我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窝对我来说是对生活的动力和向往内心感到无比的平静和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