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同事甲跟乙说,别看小说,别写东西了,某领导在。只要你不这样做,就是好的。具体内容乙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是这样。记住了只言片语,下次最好能录音或拿笔记一下。
清晰完整的句子,更容易理解和分析其台词和潜台词,还原其本意,避免疏漏。把话语还原到环境场中,可能会有更多内容被看到。回到这件事。
乙的第一反应是,大家价值观不同,一件事对不同人的重要性不同。就像写作对乙来说,是成长,是爱好,是生命必须,是不会停止的。对甲来说,可能是别人吹牛的工具,无感甚至有些讨厌。
就像孩子对有孩子的甲来说,生命中第一重要,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而对没孩子的乙来说,可能可有可无,甚至会在将来选择不要孩子。没有对错,只有价值观和选择差异,以及背后可能出现的成本。
就像一个人选择向北走,一个人选择向南走。真理的反面是另一个真理。大家都是对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就像生活在一起,却有不同的天地。
第二反应是,甲好像总想把她掰正成甲想要的样子。这些语言中在传递一种预期,是我希望你这样,而不是这样。可能甲没有恶意,甚至是善意的。说的都是对的,只是希望乙变成另一种甲更喜欢的样子。
这种掰背后也有种不认可,就是你这样不好,应该向我认为好的方向发展。这背后有种支配,有种权力,你要按我说的办。可乙是个人,人会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希望的。
更何况甲的掰背后还有潜藏内容,二者碰撞,发生冲突好像理所当然。并且在之后,甲还有些解释。解释是为什么?
感觉背后的潜台词是希望得到认可支持甚至鼓励。可这本身就有些矛盾,一方面不支持、不认可、反对,可能还有些看不上。另一方面,还希望得到乙的支持、认可或鼓励。
听起来好像有些难为人。无法在被反对、被否定,同时还支持对方对自身的观点。这好像是虚弱,无法承认对方说的对,但自己不足的地方。乙观察后发现,好像不止自己这样,其他很多人也这样。
为了避免出现或承认自己的错误,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种类复杂,花样繁多,写下来可能是一副画,有机会记录下来,应该会很有意思。
第三反应,可能背后还有些敌意,没有得到化解的攻击性。乙感受到了,甲说出口时,是没注意的,好像只有乙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也可能对方习惯用的沟通方式就是指责,是说你不好,才能让甲感觉自己很好。
只是始终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甲用指责的方式沟通,带来的成本也是自己承担的。毕竟最终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负责,用什么样的方式应对,好处成本自己承担。这是甲的事,与乙无关。
第四反应,也可能对方的语言习惯就这样,会用直接犀利的语言,而不是温柔和缓,让对方舒服的语言。可能甲还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那个世界以甲为中心,其他人不存在,不需要考虑。
可能直接说,让甲感觉更舒服。是种默认的,自由发展的方式,自然舒适。周围人如何感受,可能就不在她的思考范围。
乙想起了日常的唠叨,为什么唠叨?潜台词说,我是对的,你应该按我说的做。这是种控制,而乙在反抗她的控制,她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唠叨是在用语言达成催眠的效果。有时真的很好用,想为了避免被说,你都做过什么?欢迎留言告诉我。
最后是投射。在这个过程中,甲在乙身上投射出什么?你应该听我的,我说的对,这么为你着想,你怎么能不听我的呢。
乙在甲身上投射了什么?你是苛刻的,我是善良的,如果没有被欺负,没被伤害,怎么能证明善良呢。好像这段关系里,两个人变成了敌对的样子,清晰地划分你我。
精神分析认为,世上没有口误,废话,既然说出来,就是这样想过。只是一分跟十分的差距。程度不同,不能说没有。
也可能以上都是各自的投射,与事情无关。也可能只是随口一句话,背后没有任何隐意。就是普通的情景、当下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所有的推测,都是瞎猜。
突然想到聊斋里的狐鬼神仙,吹一口仙气,创造一个云山雾罩的仙境,吸一口气,仙境收回,一切回到现在,回到最初。
无聊,写一篇作品,从一句话开始,展开联想,再联想。最后回归一句话,也很像坛城沙画,用心用脑,用行动创造一个作品,再把作品毁掉。看上去很傻,可背后意味深长。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