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拉开差距的-----还有时间管理

拉开差距的-----还有时间管理

作者: ThebigBlue威海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23:54 被阅读0次

    人类的大脑对时间的理解的不同,会影响到认知,行为模式。

    时间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关键是要学会驾驭它,不管是在家里、工作中,甚至公共政策的决定中,让自己的生活与对时间的感知保持一致的时间知觉非常重要,因为正是对时间的体验构成了我们的精神实体。时间不仅是我们管理生活的核心,也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

    多动症儿童,在时间感知能力上是异于常人的,这些孩子很容易烦躁,精神无法集中,近10多年来的研究显示,这种症状和孩子对时间的认知失调有很大关系:几分钟就会被他们认为是1小时。

    “注意闸门模型”(Attentional Gate Model)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人身上有个机制,用来连续对大脑发射脉冲,大脑中的闸门则负责记录下每一次脉冲,由于ADHD患者的脉冲频率比正常人要高,他们会因此而认为自己所经历的过程更为长久。

    也就是说,人类有一个“注意闸门”,人体内部时钟的信号只有通过闸门才能到达累加器。如果你认为这段时间很重要,注意闸门就会大开,最大化信号次数积累速度;如果你认为这段时间不重要,那么闸门就会关小一些,累积的信号也会变少。

    这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孩子会烦躁,坐立不安,在教室里度日如年。

    一.心智秒表

    同样一分钟,不同人的感知是有差别的

    我们可以用秒表在家里试验下,让儿童,老人分别来估计多久是一分钟,儿童通常会提早一些秒,而老人会多估算一些秒。

    体型越小、新陈代谢速率越高的生物,感觉时间流逝得越慢。(可以蹭相对论的点,小孩内在的时钟快,所以他觉得时间流逝的慢)

    更好的理解下:

    设想,你想去洗手间, 但是里边的人不出来, 自己只能在外边等候,这时一分钟无比煎熬。

    而兴高采烈的看7D电影,坐过山车,或要迟到了一路小跑,这时一分钟快如闪电

    总而言之,小孩的时间感知可能是成人的好几倍。你的一分钟,是他们的3分钟甚至更多。

    二.心里没数

    对于做过无数次某任务的大人来说,自然心里有数需要耗费多长时间,但小孩子是“心里没数”的,家长知道7:30不出家门,我们就肯定会迟到,于是一遍一遍催促,威胁警告,甚至狮子吼,可是小朋友哪里知道,时间是一环扣一环,一步晚步步晚。

    想让小孩形成自我判断,具备身体力行的习惯,催促几百次,都不如让他真正迟到一次。

    人的大脑如何将时间具象化的研究。

    人在空间中将时间视觉化的方式形成于他们的童年时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结论也是为什么童年影响人的一生的又一次验证。

    你可能感到惊讶的是,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习惯将每天、每月、每年甚至每个世纪以一种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清晰地显示出来。展示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眼中的一个个世纪排列成多米诺骨牌;有的人认为一个个十年一圈圈组成一个弹簧。

    三日常操练,认识时间

    “现在几点了? ”

    “现在, 你认为是几点呢?”

    “现在太阳这么高, 是不是快12点了。 ”

    外出的时候, 父母可以问问孩子时间,平日里可以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入时间的概念, 这个时候, 不让孩子看时钟, 让他猜一猜, 现在到底几点了。

    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话, 父母可以和孩子来比赛猜时间。

    在野外的时候, 有很多线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的时间。 比如, 通过太阳、 影子、 月亮、 星星, 或者是通过人流密度也能大概了解现在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时间的变化带来的自然、 人和事的变化。在猜测时间的过程中, 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时刻的变化, 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时间。

    四.切实的感受,评估时间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能给时间画一个框架, 然后在这个框架内高效地利用时间。 比如, 预先设定好“从几点到几点, 是做什么的时间”, 这样就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养成给时间设定框架的习惯吧!

    A评估

    ①决定好早上要做的事情, 排好序, 写入表格。

    ②早上一起床, 就把起床时间填入表格。

    ②每做完一件事, 把完成的时间依次填入表格。

    ④在父母的帮助下, 计算出每件事花费了多少时间。

    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着表格, 聊聊感想。

    “这几件事, 哪件事最费时间呢? ”

    “换衣服用了这么长时间啊?”

    在感想栏里, 填进表示心情的笑脸。 如果做的结果和孩子自己预想的一样, 就填一个笑脸; 如果和预测的不同, 就填一个哭脸。 标记可以写得大一点儿, 以此来提升趣味性。

    B梳理

    帮孩子, 把孩子一天的行动通过一个圆形图表表现出来, 这样一来, 孩子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了。

    一个1天24小时的圆形图表做法

    父母可以帮孩子, 把孩子一天的行动用图表表示出来。 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行动, 这样

    一来, 各项行动到底占用了多大的时间比例, 就能一目了然。

    需要注意的事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一天的时间分成20份, 这样便于实际操作。

    ●填写要做的事时, 先不用考虑得太详细,像早上洗脸、 刷牙、 换衣服这样的事, 可以简单

    概括为“早上的准备”, 像“吃点心”“看漫画”这样的事, 可以用“休息”“玩耍”来概括。

    ●看电视的时间写上“看电视”。需要确认的事

    ●爸爸妈妈也可以制作自己的圆形图表,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时间安排。 孩子通过图表, 能够

    了解到父母在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 比如, 爸爸在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妈妈在家务上占

    用了大量的精力。 通过图表, 孩子可以认识到,家务劳动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五.TO DO LIST

    时间是看不见的, 如果我们无法做到有意识地划分时间, 时间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溜走。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是做什么事的时间”, 借此养成划分时间的习惯。

    要想高效地利用时间, 必须分清楚, 什么事是“必须做的”, 什么事是“想要做的”。

    父母要引导孩子思考一下, 什么是“必须做的”, 什么是“想要做的”, 然后让孩子把这两项分

    别列出来。 参考孩子的清单, 就能知道在特定的时间该做些什么啦。把想到的东西都写出来

    列清单, 就是把脑海里的想法都写到纸上,然后通过清单来确认, 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事。 父

    母可以让孩子罗列购物清单、 每天要做的事, 并养成习惯。

    首先, 孩子刚开始写清单的时候, 可以把家长的意见“放到一边”, 完全按照自己想的来写。

    *“必须做的事情”并不只限于今天要做的事,可以让孩子把要做的事情全部写出来。

    给“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排序要意识到, 哪些事是必须做的,列出清单之后, 可以问问孩子, 在所有“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中, 哪些事是无论如何必须要做的, 然后把这些事标记出来。

    如果平时习惯用图案“Ο”做标记, 那对于特别重要的事可以用图案“◎”来做标记。 同时让孩子给清单上的事排序。

    父母要学着理解孩子关心的事有时候, 父母无法认同孩子的排序。 比如,孩子可能只写了“想要做的事”, 或是孩子可能计划先去做那些完全不必急着做的事, 抑或是, 孩子的安排不符合常理, 无法实现。 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 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的想法全盘否定。 刚开始的时候, 孩子还处于练习阶段, 所以, 就算父母觉得孩子的选择和排序有问题, 也应该做出“原来是这样啊”的表示, 先认可孩子的行为。

    通过孩子的标记, 父母能够进一步了解孩子现在的想法。 孩子在和朋友玩这件事上, 做上“◎”标记, 说明对于孩子来说,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和朋友玩。

    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排序, 在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孩子进一步思考。但是, 父母不能把列清单这件事, 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去完成, 偶尔也要检查一下孩子的清单, 看看孩子是否需要自己的指导和帮助。建议使用便签建议大家使用便笺纸来列清单。每一张便签纸上, 可以写一件事, 然后贴在固定的位置。 完成那件事之后, 就可以把便笺纸揭下来。

    使用便笺纸有助于排序, 第二天更换便签也比较方便。

    父母可以让孩子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 比如, 用天蓝色来标记应该做的事, 用粉色来标记想要做的事。 这样一来,就一目了然了。

    每完成一件事, 孩子就可以开心地把便签揭下来, 这份心情, 能促使孩子“加快进度, 提升干劲”。

    分享一张可爱的图给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拉开差距的-----还有时间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z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