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闺蜜囡囡,一个绝对的小家碧玉,父亲医生,母亲教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亲开始发动亲朋好友,四处张罗,囡囡自己对爱情也是充满幻想,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子,通俗一点就是我们说的高富帅。
囡囡从此走上了相亲之路,可奇怪的是,后来她跟我谈起她的相亲对象时,总会说这个还不如之前见过的某一个好。年龄不等人,囡囡终于结婚了,偶尔夫妻之间闹矛盾的时候,她就会抱怨,后悔自己挑来挑去,总幻想下一个会更好,结果让自己后悔错失好机会。
囡囡的经历,陷入了一种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后悔”模式。
2
相传,柏拉图来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谁呀,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那是充满大智慧的人。因而,他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学生,而是以一个哲人的智慧,给柏拉图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去麦田里摘麦穗。
苏格拉底的要求是:一,从麦田里挑出最大最好的;二,只能摘一次;三,不准回头。
柏拉图走进麦田,很快他就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最大最好的麦穗,可随着他向前走,他沮丧的发现,后面有很多麦穗,都比自己选择的这个要好上很多,可他已经不能再摘。走出麦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种选择叫做“后悔”。
柏拉图再次走进麦田,有了上次的经验——后面一定有更好的。他一直往前走,直到差不多快走出麦田,按照老师的要求,他已经回不去,可他刚刚又错过了最好的麦穗。柏拉图走出麦田,看到老师狡黠地看着自己,柏拉图明白了,自己掉进了老师预设的结果。苏格拉底告诉柏拉图说,这种选择叫“错过”。
3
柏拉图的问题,事实上就是我闺蜜囡囡的问题。难道面对爱情,这种选择难,就不可破吗?有没有什么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最好的选择?
30%原则
其实这是个数学概率的问题。我们通过概率能够计算出这个最好的选择策略。
咳咳~在这里我也有要求,首先,必须确定你想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白富美,抑或高富帅;其次,你准备相亲多少次,一定要有个具体的数字;最后,拿个小本子,坐下算数字了。
假设你想选择一个帅的人,而你又准备相亲二十次。开始在本子上把标准和数字记下来。那么你要按照3o%的原则,也就是相亲的前六个作为观察样本,切记前面的六个不做任何选择,大概帅到什么程度,心里一定要在前六个中定一个样本。然后在剩下的十四个中间,只要出现超过心目中股权样本的人出现,马上做出选择。
这就是打破“错过”模式最好的方法。这个理论不是我提出的,是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的墙》里,给出的科学合理的选择建议。
4
这个理论真的很好用,不管是上街买菜,先要货比三家,再做决定,切记最初不要选择,让子弹飞会儿;当你做投资,也是一样,心里一定要按照30%原则行事,选择一定的“观察样本”,来保证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30%原则,尤其对选择困难症的人,疗效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