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很久,不知如何为一本书定义,这绝对是《空间诗学》的作者加什东•巴仕拉在遥远的法国砸向我这个未知的读者的难题。然而,我却为这样的难题深深着迷,说着迷似乎程度仍嫌不够,换作迷恋应该更为妥当。原因在于,看书名以为是一本诗集,看简介却是建筑设计师必读书目,封面描述为空间心理学经典之作,但最终读完之后仍然无法将其在诗学、哲学、现象学等任何一个领域下归类,就是这样一本说不清、道不明的书籍,带给我深深的感动。正如黑塞在《流浪者之歌》中所表达的,悉达多对一条河流的深爱——跟河学,倾听河的声音,然而仅仅瞥见河的一种奥秘,他的灵魂就已经被拴住了。
《空间诗学》
作者:[法]加斯东·巴什拉
《空间诗学》(点击阅读:私密感:真正的安逸舒适,必有其过往)就是这样,从“家屋”这一概念动身,一步步将我们带入了诗意空间和深广意识的河流。
作者笔下,家屋是现实空间,更是深邃梦境。“我的家屋是通透的,可以把它拉过来,紧紧地依靠着我,如同护卫的盾牌”,家屋是每个人的来处,是自身的栖息地,只有加上了非现实的情态氛围,人才能获得深刻。如同童年诞生的老房子是“地窖”,在幽深的黑暗的空间里,只有梦想令其起风飞扬。
从家屋开始的步步深入,我们打开“抽屉、箱子与衣橱”,走进“巢”,从“外壳”走向自然,在“角落”与“微型”的探秘中探索空间原型的想象,以及宇宙的宏大与浩瀚、内与外的辩证、圆的现象学。纵览全书,每一种意象的深刻与文字传递的优美和谐统一,相依相存,委实当得起“诗学”二字。
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
“谁会来敲家屋门?门扉开,吾人进。门扉掩,巢穴藏”,“家屋庇护者白日梦,家屋保护着做梦者,家屋允许我们安详入梦”,在作者庞大的知识架构之下,典雅的诗句,动人的描述随处皆是,令人感怀。众所周知,家是我们身体和灵魂的庇佑之所。作者此处的表达却是另一番景象——“家屋为人抵御天上的风暴和人生的风暴。它既是身体,又是灵魂。”“生命在美好中展开,它一开始就在家屋的温暖胸怀里被怀抱着、保护着。”极具风格的语句,顿时把家屋这样一种物体幻化成了活生生的存在。既然有如此温暖的表达,之后得出的家屋具有母性特质的结论,以及家屋“取得了一张人脸”的诗句就显得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走下去和向上攀爬,以高度的明显不同描绘了我们的来处和梦想。用乔耶•布思凯的话来说,“如果只有一层楼的话,我们都无法再身为人了。只住在一层楼的人,他的阁楼变成了他的地窖。”因之,家屋在世间的现实的处境就显得更加难堪。诚如作者所言,“巴黎根本没有家屋”,城市的居民是活在一层层的盒子里的,没有地下根系,没有接近天空的感觉。没有私密,只剩机械。“我在巴黎的噪音下,沉沉睡去”。
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
一座宫殿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留给私密感的,而城市不正如同庞大的宫殿。返归到原始意象之中,小小的落脚处、小巢、小窝或是小角落。一间单纯的茅屋,这种人文建筑之中最简单的形式,可能恰恰是我们最深切的遥远的怀念。
家屋透过窗口的灯火张望着我们,而我们呢,在孤寂的无措的远方,是否也在张望着那个曾经的或者说永远的来处?
讨论了这么多,只是本书的第一章节。藉此,方才登上《空间诗学》的第一级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