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小宝在写作业时说:妈妈,我们这星期老师留的作业有很多。
我说:哦。
我之所以没继续说话,是我没想好怎样接话。我在想怎样接话呢?比如作业多你慢慢的写,不用着急,一天时间你肯定能写完……。
总之我在想着咋劝他,但我还没有想好呢,孩子就继续说话了。孩子声音大而喜悦地说:我们老师说该过年了,作业留的多一些,是为了让你们好好练练过年考个好成绩,别等春节放假了,小伙伴们在一起会问你考多少,他考多少,这个考90多,那个考100,你要考个几十分,会灰溜溜的抬不起来头,所以你们要抓紧多练练题……。
我说:噢,有道理啊,你们的老师总是在为你们着想(把老师和孩子圈在一起,理解老师的初心,在孩子面前多说老师的好)。
听完孩子的话,我也知道我多虑了,孩子都非常高兴的接纳作业多,我还用说什么呢?
所以我自问:谁说作业多孩子一定抗拒?谁说作业多我们一定要安慰孩子?这都是自己的内心戏,孩子还真不一定是这样想的。
我提醒自己:别总是自以为是、想当然的去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把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
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出现的关注点问题,当孩子给家长说事情的时候,比如孩子说作业多了,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不好了,老师批评了,学校饭菜质量问题了等等。
家长一听到孩子说问题,就很容易都把关注点放在我怎样接话,我该怎样跟孩子沟通,我该怎样安慰孩子,我该怎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多虑了,我们夸大了自己的功能,我们也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也许只是说说而已,我们听听就算了,他也许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做多了反而弄巧成拙。
我的感想:在孩子的事情上我们要有一种能力,听听就算了,别过分在意。现在的孩子不是缺乏关注,有时候是家长过度关注引发的问题(当然家长也要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对孩子反复说的或者非常在意的事情,我们也要真正的把孩子的事当成重要的事情去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