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懂了做不来是做的开始不是结束

听懂了做不来是做的开始不是结束

作者: 心曙_d605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18:46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了应老师的一节分享,《语言破局》

    案例1,一个高中生告诉咨询师说,他学习不好学不会,但他还是每天背着书包回家和学校来来回回,但书包从来没有被打开过 。如果是你会怎么回应孩子呢?

    咨询师给的回应是:你都学不会了为什么还要每天这样装呢?

    孩子低着头想了很久抬头说:老师,你帮助我把学习提上去吧。

    这里,老师给这个孩子的反馈只是这个孩子这个当下的内在和外在的真实事实呈现。没有你应该,你不应该等等事件应该怎样的说教和评判。只是让孩子自己看见最真实的自己,真实能生发力量和指引方向。

    案例2,一个初中生不愿意在学校里,已经回到家里了。他对咨询师说:我在学校很烦,在家里也很烦。如果是你的孩子或者学生,你会怎么回应呢?

    咨询师:既然在学校也烦,在家里也烦,那你为什么选择在家呆着,而不在学校呢 ?

    这个孩子最后也是寻求学习上的帮助,选择回学校。

    这个例子里,有空间,学校和家里,有感受都一样就是烦。老师不是为了解决他烦的感受。而是要引导他去学校,在学校为什么烦,学习不自信才会烦,改变的根本还是只有先去学校学习。

    案例3,有些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当时也觉得都听懂了。但是到家后不会做,考试的时候又不会了,很沮丧,放弃。如果你是家长和老师的话怎么回应呢?

    咨询师:学了,听懂了,到自己做的时候又不会了。听懂了这是开始,不是结束。

    是不是很妙。上面的案例回应都是非常不寻常,美妙的反馈。也就是很简洁,很简单的话语。这种没有说教的沟通更简洁。真的是一切真实的都不复杂。让对方看见真实的自己,引导对方看见自己要去到的方向,帮助呈现对方当下最要紧的行动是什么。

    今天刚好听了樊登读书会的《内在动机》。结合这些案例,看见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重要要素是个人的内在驱动力“自主权。”

    记录一些书中的要点。

    1,疏离与整合。

    疏离:外在驱动力会导致疏离,过程不享受只有目标 。(做一件事有奖励,有不同利益分配,有目的的,都会导致人们与这件事和与在其中的人渐渐疏离)。外部控制会导致行为变形。

    整合:过程就是目标,享受过程,胜任+自主=幸福。做与不做都自主。

    2,内摄与真实。

    内摄:被社会价值内化,不得不做,被迫的做,有条件的做 ,为了生活不喜欢也要做,迫于自责恐惧等。

    真实:一切行为来自于对这件事真实的心流,自己真实的好体验和好感受。

    3,过度卷入与自主。

    过度卷入: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乱了自己的阵脚。自主性来自于控制情绪,控制情绪来自于不要过度卷入,对事件重新评估。恐惧来自于敏感。

    自主:有自己的见解,身心合一,不受外在干扰,肯负责任,有担当。

    上面这些里。内摄,自我卷入,疏离是不好的。整合,真实,自主是好的。

    结合案例来看,没有教导,没有对抗,不必控制,不必鸡飞狗跳的打骂。做出改变的只能是个人为自己做的选择 。不在为了外在的指标而活。

    听懂了做不来是做的开始不是结束。听了老师的分享觉得好妙的语言破局啊!听了樊登老师的书感觉自己真的需要改变一些思想和行为了。但听懂后想起来又没有思路了,想记录一下都觉得又忘了说什么了。想放弃记录的时候想起来老师说的:听懂了做不来是做的开始不是结束。所以重新静下心来开始打字,虽然是有些不够点上,做了总比不做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懂了做不来是做的开始不是结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bt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