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边的步道上,见到一只很大的知了。
想起了虞世南的那首诗: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的形象在玉雕中很常见,寓意腰缠万贯;蝉又名“知了”,也含知足常乐的意思;蝉有“蜕变高鸣”,一鸣惊人的意思,民间还有得中高第的说法。
祝福所有高考,中考学子,都能收获理想的人生,未来更多的可能!
像高手一样,学会复盘思维
最近一直在各种学习班穿梭的我,发现一个高手们共同拥有的习惯——复盘,复盘真的那么重要吗?怎么复盘才会有用?今天,我们聊一聊复盘这件事:
1.复盘≠总结。
总结就是总地归结,侧重于绩效和结果呈现。复盘则源于围棋术语,是重新拆解发生的事情,可以具体到细节,从现实与理想,以及目标的差距中,深入进行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获得经验和教训,为的是下次不再重蹈覆辙。
2.复盘的步骤
一是描述发生的事实。what是什么,who谁参参与的,当事人表现如何?简而言之,就是描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二是这是谁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多问why为什么?
三是由此可见,当时的本质问题,决策的底层思维方式是什么?
四是如果下次遇到这类问题,我该怎么办?就是找到应对办法。
3.复盘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是要客观呈现事实,不加任何评判,切忌武断,否则复盘就无法深入下去。
二是要层层深入,不断向下挖,直到找到前提假设和决策依据。
三是要有行动改进。复盘的目的是下一次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要通过一件事,哪怕是微小的苗头,总结出以后的注意事项、改进方案。
复盘才能翻盘。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错不可怕,怕的是,一次次犯错,迷途不知返。
学习高手们都具有的复盘思维,普通人就已经不普通了,迟早你也会成为高手。
听话照做,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
今天,实践了几道烹饪班学到的菜谱。从做菜中,获得了几点启发:
一是学任何新技能,应做到“听话照做”。三道菜偏咸,味道还有些怪。原因是自己没有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临时发挥,加入了其他佐料。
二是听他照做,需要空杯心态。接收新事物,有结果的人(大厨),必有可取之处,我们一上来,坚持自己的思路,其实是没有真正接纳别人。
三是先学会,再改进。模仿其实是最快的上手,当你掌握了前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自己的创新,都是可以的。
所以,对于不熟悉的事情,先听话照做,然后你才有资格创新迭代,这才是所谓的会学习。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活着就要感谢。
@稻盛和夫
清晨在湖边走了两圈,听书《学会写作》。经历过许多事,我们一生都在寻找喜欢的事情,这种喜欢,就像流水,最终都会流向该抵达的地方。
沉淀,寻找之后,最终我还是选择读书,写点东西。
懂得重复,就拥有决定性优势
今天做了三道菜,吸取昨天的教训,完全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做,没有“自由发挥”。
老公评价:有进步了 ;
还有朋友,要了具体做法;
朋友们点赞,留言,我很开心。
想起三年前,我学习中式面点,正值这样的三伏天,周末学了两个月,中午在教室的桌子上趴一会儿,一学就是一天,内容很丰富。遗憾的是,学习结束,我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现在所有技能几乎都忘光了。
《知道做到》这本书中说:一个懂得重复的力量的人会拥有决定性的优势。所以,当我们学会一个技巧,“听话照做”第一时间先用起来,过段时间重复,再重复。按照这样的步骤,任何技能都可以牢牢掌握了。
身边很多朋友,拿了驾照好几年,到现在也没摸过方向盘,现在更不敢开车了。就是没有重复练习这项技能,相当于只是知道怎么做,但是,还不能达到心领神会。
学了就用,用了再说。我们通过边实践总结,边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打造成自己的“兵器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也都会游刃有余了。
所以,学是一回事,会用且用的好,才是真本领。
是什么改变了你,你就用什么帮助别人
昨天,临近开营几分钟,好友报名了。她想通过多读书,跟上孩子学习的进度。
作为家长,我们很多时候是在“无知”的状态下,没有“上岗合格证”就为人母,为人父了。我们的很多育儿理念,大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孩子培养性格和习惯的关键期,就是那么黄金的几年。错过了,父母也很后悔,也常听到:“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要是重来一遍,我会做的不一样”诸如此类的感慨。
其实,一个人想改变自己,永远都不迟。怕的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要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再到“知道自己知道”,最终到达“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最高境界,需要你主动作为,向内求,或者向外求(让高手指出来)。
向内求,就是家长不断学习、改变认知、采取行动。退一步讲,就算以后带下一代,我们也会有科学的方法,不会在无知和溺爱中“毁掉”孩子。
如果,要学习一项技能,那就学习高效阅读,让阅读成为一项持之以恒的能力。
阅读输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难。我通过阅读,写心得,写书评,自己不断精进,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
当你学会高效阅读的方法,你就可以从博览群书中,运用逻辑思维,建立底层知识体系,遇到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力和决断力。
想一起学习高效阅读,一起蜕变成长的,我在每月的高效阅读训练营等着你呦!
你为改变自己的人生而读书吗?
1.如果你觉得读书没时间,那是因为你不觉得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
2.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
3.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
这是一本绝版好书,能猜出名字的可以来借书看。
你的问题,前人都已经遇到并且解决了
每一本好书,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告诉你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因为,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他们写的书里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
蒙着头走路,难免摔跤。你也可以自己摸索,但是,你有多少本钱和时间,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阅读,给了我们最快的“捷径”,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学习,跟智者取经,才能站在群山之巅。
早一天读书,早一天走出困惑;多读一本书多一分智慧。
读书的好处,只在海量读书以后晓得。一天一本书,高效阅读,我希望你能见证我一年以后的蜕变。
美景只在一瞬,生命只争朝夕。
总想着等孩子大了,我们就轻松了,孩子大了,我们却孤单了;总想着等我退休了,我们就能游山玩水,享受闲云野鹤的生活。
生活却在日复一日中,把我们变老,现在的自己,总不如从前那样精神抖擞。抗压能力,体力恢复都不像年轻时那样了。
一个时段有一个时段的幸福和苦恼,今天永远都是最年轻的。
不要把“宝”都押给未来,奋斗也罢,享受也罢,每个过往都不再回头。
那就,每一天都怀着感恩之心,在充实中度过,只争朝夕。
你的兴趣是什么?能否长期坚持下去?
兴趣可以培养,也可以与生俱来。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的兴趣,那就在各种尝试中寻找。最终,它就像流水一样,自然抵达该去的方向。
算是爱读书的我,家里买了不少书,后来断舍离,送了不少给朋友,还捐了一些给图书馆,留下一些必读的经典,这是17年的事。
时隔三年,我读的书不超过30本,读书目的很佛性,属于治愈系。
今年5月,接触高效阅读后,才知道读书缺少正向反馈,很难坚持下去。曾有过写作变现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创新能力不够,无法每日做到高质量输出。
参加了两期高效阅读训练营,我问自己:渔樵,你到底喜欢什么,并且能长期坚持下来?
我绕来绕去,还是喜欢读书和写作,最终成为镜姐梦想领读会联合创始人。
跟着书本学,更要跟牛人学,进步很快。
我的梦想,通过阅读改变认知,提升收入,出一本书。同时,为家乡建设一座图书馆。
愿与你一道前行,每天阅读输出,终身成长。
要与朋友常联系
认识萍,是因为她在喜马拉雅上读的一本书《不持有的生活》,那会疯狂爱上《断舍离》的我,偶然在平台上结识她并成为朋友。
就像一本好书会带来另一本好书,一个朋友也会带来另一些朋友,后来又认识了简法生活的“简友”。去年12月,还和萍一起报名了简法训练营。
今天,想起多日没有联系,发给萍我这半年的收获。
萍能看到我的变化,正是因为读书。如果,你想对多年未联系的朋友,说说自己的改变,你会怎么说?
“岁月不曾饶过我,我亦不曾饶过岁月”。常与朋友联系,不仅可以加深感情,也可以见证彼此的成长。
高效读书输出,提升你的逻辑和认知,不管做视频号,演讲,写作,都离不开的基本能力。在高效阅读的路上,我一直在蜕变成长。期待你的见证。
当你犹豫时,不妨先把背包扔过墙
这位素未谋面的书友,我们之间跨了好几个省,但是经常联系,互相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心得,成了特别交心的朋友。
特别爱读书、写作的她,还担任樊登读出生产力的辅导员,二宝的妈妈。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参加高效阅读训练营,才听了两节公开课(共四天),今天早上就果断报名18天,18本书训练营。
我们接触的人,也是我们的财富,互相影响。越是工作生活遇到困境,越需要我们向内求(读书),向外求(牛人和高手),我们的所有困惑,不是什么新鲜事,早有人遇到并解决了。
如果你觉得读书没有时间,那是因为你觉得读书这件事本身不重要。
想要读书:早上1小时,晚上1小时,中午半小时,一天就有2.5小时读书。
成功人士比你爱读书
深夜了,这本书看了第三遍,每次都有收获。
这本书是想告诉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解决人生问题,通过读书人人都可以成功。
通往成功的路,刚开始很挤,走着走着,人就少了。就像读书,最终坚持下来,度过疲倦期形成阅读习惯的人,最终寥寥无几,而且一旦坚持下去,就会终身成长。
如果,你能做到一年读365本书,并且用书中的方法,改变人生,你就拥有了3000年的智慧。你不成功,谁会成功?!
成功者,无一不是读书狂。如果你觉得不对,你可以找出反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