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段宝玉和黛玉偷看《西厢记》的情节,溪水边,桃花林,青石上,二人依偎如痴如迷,越看越爱,也由此产生爱情的萌芽,彼此相近的两颗年轻的心逐渐贴近,彼此萌动的灵魂找到共鸣,继而成为灵魂知己,也由此可见这部戏如此之火的程度,竟然入了曹雪芹大师的法眼。但你是否知道就是因为《西厢记》那部戏火了一座寺?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普救渡情关"。是的,正是永济蒲州古城以东3公里的峨眉岭头,有一座原本武则天敕命扩建的普救寺,以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笔下的《西厢记》发生地而名声大噪,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圣地,由此火遍大江南北,蜚声中外大地。王实甫万万没有想到他笔下的那部戏竟然火了这座普救寺,更没有想原本不惹人眼的黄毛丫头使女红娘,竟然名垂千古,成了俊男靓女爱情牵线搭桥的代名词,更没有想到这个貌不惊人出身卑微的红娘,名头不输莺莺小姐,形象还大超前者。她性格爽朗,乐观,泼辣,富有正义感,对书呆子张生仙人指路,对矫情的莺莺热忱支持,对老夫人的固执蛮横严词驳斥,完全颠覆了古代奴婢弱少无助,孤苦无依的既定形象,真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啊。
普救寺在地势上得天独厚,塬高31米,三面临壑,东北依塬而建,逐级升高,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寺院坐朝南,极佳风水宝地。
引人注目的是寺院广场中心“同心大锁”,迎面是“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背面是“永结同心",拴住了俊男倩女躁动的心。
普救寺的 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有了与《西厢记》扣人心弦,精彩绝伦故事有关的建筑,反让巍峨高大的主殿黯然失色。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和侍女红娘居住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后张生移居的书院,及张生越墙约跳墙处,甚至张生跳墙踩过的那株杏树,都那样揪住游人好奇的心,毋论那形制古朴,方形密檐的莺莺塔,那“普救蛙声”的世界奇塔了,更别说掩映在青松翠柏,千年修竹之中的莺莺拜月台,大钟楼竟成了白马解围时的观战台。
毕竟年过七旬,我没有勇气攀登那依塬而上据说可解人间108种烦恼的一百零八级台阶,何况还有腿角不太灵便还用拐杖扶助的老伴,让出租车直达后门,瞻仰这座今天下有情人蜂拥而至的爱情圣地。
我怀着虔诚之心,在普救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下,尾随虔诚谒拜神佛的老伴之后,在高大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前,双手合十拜了三拜,在每个功德箱内都放了香火钱,对他人万物有一颗敬拜,敬畏之心,珍惜当下,以一抹微笑对他人对自己。
我怀着好奇的参观了当年张生借住的西轩和白马解围之后移居的书斋院,这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见到倾国倾城貌的崔莺莺,如何动了凡心,在红娘的大力协助下,竟然倚树爬墙和情人约会,不禁感慨爱情的力量如此之大,让人无法自拔,不离不弃,矢志不渝。不禁想起“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千古绝唱。
我认真观赏了崔莺莺一家寄住的梨花深院,西厢记中“请宴”,“赖婚”,“逾墙”,“拷红”等戏、皆发生于此。那栩栩如生的人物蜡象,令人叹为观止。深沉,含蓄,外在凝重,内敛激情的崔莺莺,出身低贱,却更有主见,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的红娘,至诚之外不时表现傻气,真实可爱的张生,还有高傲,固执的老夫人,甚至稚嫩可爱的莺莺小弟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傲固执的老夫人,因为红娘的仗义执言,因为张生同窗好友白马将军的慷慨解围,终于让老夫人低下高贵的头颅,允诺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深情屹立寺中形制古朴,蔚为壮观的莺莺塔(原名舍利塔)下,回忆咀嚼着《西厢记》中的人物故事,又和所有游人一样好奇地在塔侧以石叩击,听到塔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一一咯哇”蛤蟆叫声,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的鬼斧神工,成为著名世界的回音建筑之一。
天色将晚,加之雨后潮湿,妻子腿有些难受,我只好怏怏不舍地离开这座令天下有情人心牵梦绕的普救寺。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终成眷属的伉俪一往情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