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撒母耳去世;大卫与拿八家的恩怨;娶亚比该;大卫再次不杀扫罗;逃至迦特。
钥节:撒母耳死了,以色列众人聚集,为他哀器,将他葬在拉玛他自己的坟墓里。大卫起身,下到巴兰的旷野。(廿五1)
撒母耳是转变时代的器皿,从士师时代带进君主时代;他是祭司,又是先知,也是士师。
“撒母耳死了,以色列从人聚集,为他哀器,将他葬在拉至他自己的坟墓里。大卫起身,下到巴兰的旷野。”按圣经注释说,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抄本将“巴兰的旷野”译作“玛云的旷野”,那便与下述的故事联起来;但希伯来文圣经则为“巴兰的旷野”。
撒母耳死了,对于以色列是个大损失,人人都为他的死而哀哭。对大卫来说,撒母耳的死更是极大的损失。撒母耳是膏立他作王的膏立者,是他属灵的导师,更是他在患难中的保护者。撒母耳的生存,或多或少对扫罗的仇杀有所约制。
现在撒母耳死了,大卫不单是伤心,也失去了一个靠山,在悲痛之余,信心也软弱了,他离开了犹大,就是从前神藉先知给他的吩咐(廿二5),下到巴兰的旷野去,躲避扫罗的追杀。这样看来,大卫是看环境,心里惧怕,对神失去信心,用自己的方法逃避苦难;幸神保守,免流无辜人的血。
默想:世事多变,常是我们信心的考验,如何信靠主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