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的第一天,公司安排新加入公司的员工一同参观了我们公司参与建设的三个展馆项目,分别为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三个展馆分别属于不同的展馆类型,各有特色。
下面我就参观的三个展馆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21499/f1533e334339da6c.jpg)
一、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
坐落在广富林文化公园内的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从2009年开始策划设计到2018年正式对外开放,历时近10年的时间。我不知道十年对一家公司意味着什么,十年中又发生了多少事,经历了多少人。在这个项目当中,可能有老的员工退休了,可能又有数不清楚的新人加入到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当中。有报道显示,现在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而我们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在这一个项目中就花费了十年乃至将来的更长时间。在展馆设计施工项目中,复旦上科一直秉持一颗匠人之心在努力。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的主线是按照历史时间为轴线,通过穿越历史长廊的方式展示了上海的起源与发展、繁荣与兴衰,参观路线就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历史通道。我们从距今约6000~5400年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在崧泽村发现的人类定居遗址开始参观,我就如同一个踏入历史的透明人,看着复原后的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在其中穿梭。最早的人类出现,到最早的居住房屋,到春秋吴国,从商业贸易到市井生活。我仿佛真的跨到了那段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了春秋战国的战乱,我见到了明清时期古松江的繁华,我看到了一匹匹编织精美的锦帛从黄道婆的织造屋,飞跃万水千山,直达王廷贵胄;我看见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货轮暖暖驶入了淞沪港口;我看见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满怀斗志从上海奔赴四面八方,开始他们的上山下乡;我看见历史的车轮从我眼前呼啸而过。跨越“时空门”我如同大梦了一场……
展馆场景的逼真与游览路线的曲折回环,让人有一种探寻的冲动,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通过光与影的布置、人与景的呼应,让人的触觉、听觉、视觉都与内心感受交相呼应。边走边看,聆听解说员娓娓道来那千百年前的故事。如真如虚、如梦如幻。
二、上海汽车博物馆
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内部悬空螺旋式建筑结构,让我想到了成都的潮流广场,二者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螺旋上升式的游览路线让参观者的步伐不再无聊和疲惫。因为没有楼梯和台阶的限制,给了小孩子和老人更多的便利。
一辆辆身价不菲的豪车静静的停放在那里,让人忍不住想去靠近。开放式的摆放布局,让整个展厅看起来既开放又错落有致。可以随意的与豪车合影,还可以细细低头看一下属于这辆车的“前世今生”。车辆的线条之美、设计之美通过灯光和摆位的设计让其都能各放异彩。对于爱车、懂车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近距离的接触这些车中的“明星”更让人高兴的呢?虽然我不懂车辆的各种区别和性能参数等,仅仅就是看着它们,我都觉得赏心悦目。
三、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博馆作为上海科技馆的分馆,可以称得上是全国的科普教育明星展馆了。
上海自博馆总共分为四大室内展层。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未来之路10个常设展区。展示陈列了来自七大洲的11000余件标本模型……
自博馆中有400个视觉媒体,除了各个小剧场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文字变换多媒体展示屏,画面从物品,转变成象形字,变为篆书变,变为繁体字,最终转换成现在使用的简体字。文字的变迁,岂不是历史的变迁?旁边一同观看的两个小学生,两个人争相在文字变换完成之前猜出汉字,除了一个他们不认识的字以外,他们两个人竟然全部答对了。我想这可能就是科普教育的意义。不知又如何,不会又如何,总有一种可以接触、可以看见、可以读懂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历史、热爱自然。
在自博馆中我看到了很多读书时课本中提到的器物,我看到了很多书中提到却没有介绍的事物,我心里默默想着,如果在读书的那个年纪我能够看到这些标本及复原模型,我当年的读书成绩是不是会更好呢?教育,特别是科普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自博馆当中,我看到很多标本、图片的说明标签中都提到了顾问专家的名字,他们是科普教育中默默的贡献者,他们可能都是各个领域当中的学者、专家,为了科普教育事业,他们有的人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标本,他们有的人甘愿奉献此生。
在没有加入公司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工作能够给别人带来些什么,这一刻,我觉得我们公司是一家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司。复旦上科作为科普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成立以来,一直在科普教育方面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一直在研究开发出不一样的科普教育展项,通过不同的科技手段给科普教育不断带来新的元素。
一天内参观三个展馆,时间虽然紧张,但是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的出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