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在谈到继承这个问题时,可能大多数人会想的一个问题就是由谁继承,继承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再拓展一点,与被继承人无血缘关系的人是否可以继承或者称为接受遗赠的权利。
对于继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对应其规定,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继承时间,(继承法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其次,哪些财产是可以继承的,也就是合法的继承财产(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七大种类: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材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兜底条款)
以上就是继承人可以继承的合法财产种类、继承的范围。只要是合法财产,不考虑其他因素,就可以按照相应法律准则继承。
继承要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2个特殊情况,即事先有遗嘱的,再者是有遗赠抚养协议的。(第五条)
下面就是具体到继承人本身的状况,涉及到具体的继承权利问题。
一.无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
同时为了避免恶意导致被继承人死亡或者其他行为的,继承法中还规定了丧失继承权的4个标准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若因继承产生被继承人之间的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但自继承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标明:个人复习 如有错误 欢迎指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