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座落在离县城一公里的小镇上。村上的新房一排排,一行行整整齐齐,巷子与巷子之间宽敞笔直,柏油路平坦整洁。路两边的各种果树,到秋天硕果累累。衬托的家家白瓷砖贴的墙院,红漆大门,洋房式的平房更添雅致。
我们村维吾尔族居多,其次是回族和汉族。
农作物是棉花,葡萄和哈蜜瓜。
我们村被连绵起伏的沙山包围,到了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金子般的沙子带来的快感。有风湿病的病人在亲人的陪同下,在大暑既将到来之既,到我们村住农家乐,吃农家饭,在下午5点以后,上沙山将热乎乎的沙子用铲子刨坑,让病人将冰冷的肢体埋起来,头顶撑一把太阳伞。一边喝热茶,一边用毛巾擦脸上的汗,一边欣赏山下绿树掩影错落有致的房屋。
我们村还有一大优势,离城近。年轻的夫妻,姑娘,小伙到县城做生意的,打工的,给老板看店的,骑车十几分钟就到。每个人从穿衣,代步工具,谈吐自信体现了富足与快乐。
父母们经营自己的葡萄园,顺带养十几只羊和一两头牛。攒的钱盖房的,给孩子娶媳妇,嫁女陪车的,幸福而充实。
因为福足和幸福,村民的思想开放,思维超前。首先体现在计划生育上,半数的年轻人只生一个孩子,无论生男生女,无论是三代单传还是五代单传。
我们村每家的重心体现在孩子身上。上小学的孩子都参加了不同的兴趣班,参加高考的孩子根据不同的分数,上了大学,和汽修,护理等技校。
我们村还体现了民族一家亲的和美,婚丧嫁娶,各自的新年祝福,互相拖家带口,登门拜访,吃喝祝福。
还体现了维吾尔族,回族,汉族之间用维,汉两种语言串叉交流,场面亲切热烈。
这一切的幸福,源自于党的政策,盖新房有补贴,看病有报销。上学有奖学金。
现在有棚户区改造的政策,留下集中飘亮的房屋做民宿,周边不雅的民房拆迁,村民住上了楼房,过起了城里的日子。
我们村有各地来旅游的亲人和游客,感受到我们村异域风情,民风淳朴,和当地亲戚朋友做了亲家。
所以当地有句谚语,说我们村有棵梧桐树,能招金凤凰,吸引四面八方的姑娘来安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