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塔拉•韦斯特弗
合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在最后一页留下的这段文字和她在书中其他的一些文字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这本书,最开始,我一直边读边猜测故事的走向,看到题目时,我在猜这也许是讲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天命”的故事?看到母亲在做助产士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我猜故事的主角是母亲?是母亲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大女主”故事?而慢慢慢慢地,我不再猜测,我被故事中父亲的固执、肖恩的暴虐所震撼,被母亲明明知道我所遭受的一切却选择性失明而气愤难平,被塔拉最终和自己的部分家人决裂时内心一度崩溃而难过……
有一刻,我被原生家庭所施予塔拉的影响所震惊,我不太了解摩门教,但看到父亲对教育,对医疗系统,对政府的敌视,在衣着、饮食、日常生活中的近乎自虐式的严苛,我想象自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不,我无法想象,至少看书的时候我无法想象。而塔拉最终走了出来,这真是一个奇迹。
有一刻,我想到了一些恐怖组织,父亲在爆炸事件后在母亲的药膏和辛勤护理下侥幸活了下来,因为这一事件,父亲母亲收获了一大批的崇拜者和信徒,我当时就觉得父亲如果要策划个恐怖组织,估计他也能成功,毕竟他拥有大批的物资。
有一刻,我想到了这些恐怖组织的洗脑,父亲无疑有一种能力,能让他人彻底相信自己,比如母亲,比如塔拉的姐姐,肖恩的前女友等等,在肖恩的诸多事件里,除了母亲,这些人都是受害者,可是,父亲就有能力让大家相信,是自己错了,是塔拉左右了自己,塔拉是邪恶的。
有一刻,我想到了之前网络一直在讨论的北大女生包丽自杀事件,由这个事件所带出的有关“精神控制”的话题。母亲那样一个明明头脑聪颖、活力四射,在做助产士时表现出强大自信,在做精油时居然能成为行业领头人,这样一个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居然连自己的女儿都没办法保护,活得好像一个墙头草两面派,在和女儿交谈时现在女儿那一方,可是丈夫一出现,风向马上就和丈夫保持一致。到最后甚至成了丈夫忠诚的拥护者,在女儿邀请她去见自己一面时,竟然说,丈夫不欢迎的,自己也绝不喜欢。
但幸好,还有美好与温柔,比如哥哥们、姨妈们,还有她遇到的同学们和教授们,是这样的人和他们表现出来的温柔、善意、容忍、真诚的帮助,让塔拉找到了自我。
有这样两个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塔拉躺在哥哥泰勒的房间地毯上听音乐的场景,这场景是那样的柔和宁静,无疑在往后岁月里带给了塔拉一些勇气与力量;一是塔拉稳稳站在大风的屋脊上,这个形象和那些缩着身子努力保持平衡的同学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塔拉无形中展现出来的内心的强大,这大概也是她能在与父亲与家庭的抗争中没有选择妥协的一种暗示。
尽管塔拉在家庭中受到了忽视、羞辱甚至是虐待,可是塔拉在写作时是隐忍的,是善意的,她写肖恩开车带她去兜风,教她骑马,写父亲在她参加唱诗团时总坐在台下听她唱歌,与人讨论他的这个小女儿……或者,就是这样的一些在塔拉回望岁月看到的高光时刻,让塔拉不忍心把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父亲和肖恩)推到审判席上,而是努力保持客观的叙述,这样的叙述才有更为打动人的力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值得每一个还找不到自我的人一读。

摘录:
1.高山令其渺小,山峰让其缄默。沙粒不可计数,叠压成沉积物,然后成为岩石。
2.我能在风中站稳,是因为我不是努力尝试站在风中,风就是风。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阵阵狂风,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风。它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头脑中怎么想。当我知道了地面根本不是地面,我希望自己能站在上面。
3.信任自己 ,去阅读这些文字,让我感到一阵激动。这种阅读方法中植入了一些奇妙的假设: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
4.“你不是愚人金,只在特定的光线下才发光。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5.“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该好好保护你。”读到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但那并非我真实的生活。我变成了另一个人,记忆中有不一样的童年。当时我不明白这些文字的磨砺,现在也不明白。
我只知道一点:当母亲告诉我,说她没有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做一个好母亲时,她才第一次成了我的母亲。我爱你。我写下了这句话,我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