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作者: 三言两语壹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2:16 被阅读13次

        过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久远的历史底蕴。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每到过年时分,举家团聚,炮竹声声,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和谐幸福、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火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过年,自然少不了贴对联,那么你知道对联的来历吗?你知道对联的文化吗?

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春联等,是由两联字数相同且成文和相互对仗的汉字(其它文字)组成,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它有着对称之美,兼具诗词曲赋等文体的特性,充分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究其对联的起源,许多学者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从先秦时期的桃符演变而来。

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关于桃符,相传古人过年的时候,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兄弟的名字,或者图像,悬挂或张贴在大门左右,意在驱鬼压邪、祈福灭祸。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被蜀主孟昶以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而取代。从此每逢过年,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据传桃木有辟邪功能),置门左右这一形式慢慢传播,后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据许多学者研究,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幅度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直至隋唐时期对联文化艺术得到了弘扬。留下大量名联至今也广为传颂。譬如:李白的“天水一色,风月无边”;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等等。到了宋代以后,悬挂对联已经相当普遍。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知当时挂对联的真是状况,虽然早已桃符已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但对联仍叫桃符。后直到明代才改叫春联。明清时期是对联的繁荣期,被皇帝纳入科举考试之中,文人墨客都把作对视为风雅。

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传承着先辈的创造,并将之发扬光大。千百年来,从古至今,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着对联的影响和踪迹 。

相关文章

  • 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过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久远的历史底蕴。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每...

  • 归程——春运将至,你买到票了吗?

    作者:su人 此时农忙已过,临近了新年,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在忙碌地购置年货,清理房屋,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孩童们从...

  • 新年对联

    前言 2018 上班的第一天,没想都就出现我觉得还不错的一个对联,突然觉得好东西都是出现在不经意间。 骚人骚评评骚...

  • 新年对联

    上联:新衣撞岁精神抖 下联:万里江山锦绣年 横批:一展宏图

  • 旅澳日记:在悉尼过大年初一

    2月16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 此刻在国内尽管已过立春,天气还比较冷。所以,人们贴红对联,放鞭炮,杀猪宰羊...

  • 七绝:《新年八咏》

    七绝 新年八咏 一 笔蘸墨香书对联,鎏金福字靓门前。 寒冬已过东风近,来日花开春色妍。 二 炮竹送年除夕临,倾杯祝...

  • 新年到

    新年到,真热闹。 新年到,穿新衣。 新年到,贴对联。 新年到,挂灯笼。 新年到,收红包。 新年到,包水饺。 新年到...

  • 农历新年已过

    借用一下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农历新年已过。距离下一个新年,还剩三百多天。 昨日,2019年2月10...

  • 新年已过,回归

    过年前,期待着春节放假,想着可以睡到自然醒,看看书,和亲朋好友吃饭聊天。可骨感的现实是,每天都在奔波,大年三十回娘...

  • 过年必备品

    1.红包 红包袋卡通新年利是封个性创意可爱猪年红包过春节压岁包2019新款【抢购价】¥6.8 2.对联 对联新年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已过,说说对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l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