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极+南美四国之旅(5)

南极+南美四国之旅(5)

作者: 爱鸟一簇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08:40 被阅读0次

    01.

    回程再过德雷克海峡,风浪虽比来时要大些,但经过这些天在船上的适应,倒也并不觉得太过难受。 船长特意绕道世界五大海角之一的智利的合恩角返回到乌斯怀亚。当船即将驶入比戈尔水道时盼望已久的一群海豚终于出现在船舷两侧,一直伴行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游轮于清晨缓缓的驶入乌斯怀亚港。南极之旅圆满结束,开始下半程的南美之行。

    合恩角,位于南美最南端的合恩岛,有"海上坟墓"之称。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相望,历史上有5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 回到乌斯怀亚 去南极的线路图

    02.

    11月16日回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晚上观赏了一场经典的探戈舞表演秀,也算是全面感受阿根廷国粹文化。

    说起这阿根廷国粹探戈舞,总会联想起极富激情的节奏和时而优雅的舞步,感觉是上层社会的交际平台,但又有谁能想到探戈的发源地竟然是贫民窟!19世纪末大批欧洲移民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个港口,很多欧洲打工者就在码头工地住了下来,把铁皮房子漆成绚丽的彩色,也就是现在的博卡区。博卡区有一条叫做“卡米尼托”的小街,这里便是探戈的发源地了。相传当年落脚在博卡区的移民们晚上相聚小酒店喝酒聊 天,跳舞自然也是一大乐趣,因为移民除了来自欧洲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主外,还有很多南美当地的,甚至一些非洲的移民,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和舞蹈节拍在这里激情碰撞,完美的结合出了如今蜚声全球的探戈舞蹈。也正因为舞蹈者和观舞着都是贫民,所以出身卑微的探戈舞曾一度遭到上流社会的鄙视。更有趣的是当年跳探戈的多以两个男性为主,所以探戈舞的主要节奏和动作都是迸发着激情和力量感的,劈腿,踢腿,旋转等动作也很男性化体现。之后经过慢慢的演变,逐渐女性成分增强,有了高雅华丽的部分。

    如今探戈舞早已成为了阿根廷的代名词,就好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来到阿根廷旅游,尤其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经常在街头就可以看到一些表演者招揽游客拍照赚钱。

    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有关探戈舞元素的涂鸦内容。

    在博卡区更是如此。

    在博卡区步行街餐厅吃饭,就有探戈舞表演者现场表演,据说这些舞蹈者并非阿根廷本地人,也是来自周边南美国家,但舞蹈专业不容置疑。不过还是要给小费的。

    甚至连百年咖啡馆的糖包也设计成探戈舞的内容。

    不过如果想要看一场真正的探戈舞表演,还是要晚上在市区正规的探戈舞表演场观赏,表演流程内容以及气氛都更正宗。

    这个男人为探戈之父,该剧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剧场以他的名字命名

    03.

    参观老虎洲

    老虎洲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是由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流入阿根廷境内的银河而形成的三角洲区域,共有220平方公里,人口6000人左右。三角洲生态保护严格,生态系统完善,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南美威尼斯”。

    岛上住着3000户富人,玻璃罩着那一套是总统的家,每家都有自己的游艇码头,主要交通工具是游艇和船,最后一张是水上商店,每户人家都可以买卖搬进搬出,但是始终保持3000家。

    总统的家 水上商店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阿根廷人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他们不参加战争,却向全世界卖军火和粮食。赚了钱就搞建设,就现在看来,整个首都的筑起点是很高的。

    04.

    来到有"地球肚脐眼"之称的智利复活节岛

    与热情帅气的印第安后裔小伙留影 酒店泳池边小鸟 岛上的鹰 岛上的小鸟 岛上小鸟 麻雀 岛上植物

    在1722年4月5日是西方的复活节,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发现了此岛。

    虽然岛上的居民管自己的岛叫拉帕努伊岛,但这无所谓,反正从此以后世界上都知道这个岛叫复活节岛。

    这个岛在当时是提不起这位荷兰探险家的任何兴趣——1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是由附近的3个火山喷发形成的,住着2000多名土著人,岛上都是草原,没有任何高大树木,也没有什么奇珍异宝。

    此时距离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200多年,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在非洲、美洲已经掠夺了很多殖民地,而且这些殖民地早就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利益板块,比如种植经济作物、买卖奴隶等等。

    现在这个孤悬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对于殖民者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歇脚地。

    在呆了一个礼拜,打死了包括酋长在内的12个复活节岛人,并将这个岛闲逛了一圈后,这支探险队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复活节岛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岛——这个岛往东3500公里才能到达智利,往西7500公里才能到达澳大利亚,往北5000公里才能到达美国,往南4500公里才能到达南极,这个岛与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都是2000公里以外。

    就因为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直到公元400年左右,才有第一批勇士到了岛上。

    那他们是怎么到的呢?其实都是一代一代的从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一个岛一个岛的往东迁徙,终于到达了这个空无一人的岛屿。

    所以,复活节岛上的原住民与其他100多个波利尼西亚群岛(汤加、萨摩亚岛、大溪地等等)上的土著都是同宗同族,以至于1722年第一次登岛的罗格文所带的向导(大溪地的土著人)都能顺畅地与岛上居民聊天。

    最让这位向导感到奇怪的是,这座岛上没有任何树木,岛上只有3、4个小破筏子,这破筏子里面顶多坐两个人,而且一边划,还得一边从船里头往外舀水,不然船就沉了。

    这是与周边其他岛屿与众不同的,而且是很恐怖的!

    对于太平洋岛屿上的岛民来说,航海技术是一项必备技术,所用到的船只差不多都要7、8米左右,一般是由棕榈树主干制作而成。

    没有像样的船只,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这意味着这个岛屿将与外界失去任何联系,包括贸易、掠夺等,也包括不可能去远海打捞更大型的鱼类来补充食源。

    但复活节岛原本是应该有足够条件的:

    复活节岛大约是在1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是一个由火山石灰沉积而成的岛屿,一般而言,上面的土壤都是非常肥沃的,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往往都有非常密的森林。太平洋上有好几个像复活节岛一样的火山岛,无一例外都是树木高大,植被茂盛。

    所以说,复活节岛在这一点上显得很诡异。

    除此之外,这个岛上还有很多神秘的巨大的石头人像,这样的石像有九百多座,当地人管石像叫摩艾,最大的摩艾20多米高,小的也有6、7米高。

    对于物资生活如此贫乏的岛上原住民来说,这些巨石是他们自己建造并移动的,还是外星文明的遗迹?这些巨石又是代表什么意思?

    随着科学(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的发展,复活节岛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复活节岛上的一切都被厄运笼罩着,它或许叫“死亡之岛”更合适。

    复活节岛就是一部人在进化中与环境博弈的最好案例。

    但是在这案例里,复活节岛上的原住民——或许也可以说人类——一败涂地!

    根据复活节岛原住民的朗格朗格文记载,复活节岛第一批居民是一批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其他岛上被放逐的人,这船上带着鸡,带着芋头,香蕉跟和甘蔗,领头的有7个人,谢天谢地,他们经历了很多天航行(也可以说漂流)之后,幸运地发现了这个岛。

    登岛之后就发现,这里是一个森林茂盛的地方,有着大片大片高大的棕榈树,森林里还有很多动物,这个岛上有三座火山,幸好已经都是死火山了。看起来是很富饶的地方,只有一点是挺遗憾的,就是这儿的温度有点低,所以附近的海就没有珊瑚礁,没有珊瑚礁就意味着附近没有鱼群在这儿定居,没有鱼群就没有鱼吃。

    可一般来说,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居民赖以为生的食物就是鱼,但是这关系也不大,还有别的可吃的,那就是海豚和海鸟。海豚一般都生活在深海中,离岸很远,但是别忘了,这些人可是从2000公里外的其他岛放逐过来的,航海技术对他们来说是拿手好戏,而且岛上还有这么多高大的棕榈树可以用来造大船。绳子就用岛上一种椴树科的灌木纤维做。而且这大棕榈树的果子一看还能吃,每年熟了以后结的果子都吃不了,就把它们酿成酒,而且树的树浆还是甜的,可以当糖浆吃。

    造好了大船之后,他们就去抓海豚,岛上的鸟类也都是祖祖辈辈从来没见过人。所以,当拉帕努伊人磨刀霍霍地向它们走过来的时候,这些傻鸟反而是好奇地往前面凑。海鸥、猫头鹰、鹦鹉,这都是他们的食物。可以吃的还有老鼠和海豹,总之,刚到岛上的时候他们吃的东西是荤素搭配,是以海豚为主,占食物的1/3。

    看到这,你大概也能发现了,这分明就是人类早期的采集、游猎生活么!

    不过这样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过了400多年也到头了。

    这会儿岛上的森林已经被砍了不少,露出不少空间。拉帕努伊人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了,因为他们知道,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日子过,都要感谢 N 多年前第一批率队登岛的这7位首领,所以他们就开始用岛上的凝灰岩雕刻巨大的石像,最先雕出的7具身高10米左右的石像,它们是齐刷刷地面向大海,这7具石像就象征着当初那7位首领。

    到了这个时候,岛上的人口已经上千了,需要开垦更多的森林,也需要造更多的船出海捕捉海豚,还需要更多的房屋住人。而且自从第一批7个石像立起来之后,岛上第一次产生了信仰,那就是那些石像,人们只要还有体力,就都花在造石像上。

    石像所需要的石头都是从岛上的三座死火山上取材的,凝灰岩质地比较软,好雕刻一些。可是岛上始终有一个困难没法解决,就是没有金属,不论是砍树还是雕刻石像,能找到的最硬的东西就是火山口附近的黑曜石——对,就是《权力的游戏》里面可以杀死异鬼的那个黑曜石。

    黑曜石是在火山喷发的时候产生的,它是熔融态的岩浆迅速冷却结晶得到的,质地比制造石像的凝灰岩要硬得多,所以岛上的居民也只能用它做切割工具,切削工具。

    围绕着石像,岛上的居民分成了几派,他们用不同的理念制造石像,偶尔也发生了食物和其他资源上的争夺战,战胜的派别会树起更多更大的石像,甚至有时候会推倒战败一方的石像。推倒对方的石像,这就象征着绝对的胜利。

    石像的尺寸就这样一天比一天大,但真正要命的是,人口越来越多,在建造石像最疯狂的公元1200年到1500年期间,人口甚至超过了1万人。

    别忘了,这可是在采集狩猎的社会之下,一个1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显然是很难承受得住1万多人口繁衍生息。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或者可以说必然导致的,岛上的棕榈树越来越少。

    棕榈树不是经济作物,所以长得非常慢,从种子到发芽需要两年的时间,从发芽再到长成10米高以上的树需要15年的时间,现在被人砍倒做船,做房屋,用来运石像,用来烧火取暖,还要被老鼠把种子给啃掉。

    也就是在公元1650年,人口达到顶峰2万人的时候,复活节岛上的棕榈树全部消失了。除了棕榈树以外,其他几种高大的树木也都在这一时期全部消失了。

    这个带来的结果是致命的。

    首先,人们赖以为生的海豚肉没有了,因为没有树再建新的船去深海捕杀海豚了。可是海豚这种食物曾经占据了岛上土著人1/3的食物量。

    其次,就是岛上绝大部分的鸟类灭绝了,因为没有了森林,鸟儿也不会来这做窝,仅剩的一些陆地鸟也被岛上人吃光了。

    接下来,他们不得不乘坐小破船在四周找一些能吃的,从前他们根本看不上的贝类、海螺,也被马上捞得一干二净。再往后发展,岛上的居民就只能全部依靠农业了,从前农业是采集业的补充,可是现在芋头、香蕉、甘薯这些素食代替了他们从前吃的肉食。他们现在唯一能够稳定出产的蛋白质就是鸡蛋,而那些鸡还是1000年前最早登岸的祖先带来的鸡的后代下的,如果当初没有引入鸡,可能从1500年之后连稳定的蛋白质供应都没有了。

    这时候岛民拼命地想找点吃的,连那些破坏棕榈树的老鼠也被他们吃光了,食物产量大幅下降。

    资源有限!无法逃离!都想生存!

    剩下的也就只能是争夺资源的杀戮了!

    随着粮食的日渐枯竭,战争不断升级,整个岛上不论是已经完工的还是没有完工的石像都在战乱中被推倒了,很多石像的头被弄下来了,还有从前用黑曜石给石像做的眼珠,那些点睛之笔也被敌方抠下来了。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石像只有高高的眉骨,眼眶里没有眼珠了。

    现在之所以很多石像是站着的,那是因为1960年之后智利政府为了搞旅游业重新给扶起来的。

    从1500年左右,森林开始消失,到1722年第一个欧洲人到岛上,这200多年时间里,粮食短缺和战争使岛上的人口骤然从2万下降到了2000多人,岛民都是瘦骨嶙峋、皮包骨头的样子,社会结构也处于崩溃的边缘。

    岛民的食物里甚至开始出现了人肉,以至于1722年荷兰人到了复活节岛上,大溪地带来的向导还听到了一句非常恶毒的骂人的脏话:“你妈妈的肉还嵌在我的牙缝里呢!”

    而且岛民已经不再提过去的辉煌了,那些对石像的崇拜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历史了,他们开始崇拜一种新的东西,叫做鸟人。也许他们崇拜鸟人的动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像鸟一样长出翅膀,逃离这座“死亡之岛"

    50年后,西班牙航海家菲利普•冈萨雷斯也来到了复活节岛上,按照殖民常见的做法,就是逼迫这个岛上的岛民承认这个岛属于西班牙。

    自此之后的30年时间里,每隔几年就有西班牙探险家或者是去殖民地的船队,就把复活节岛当作是中途的落脚点,船员的心态就是到上面找点乐子去,岛上的女人就这样染上了梅毒,然后又传染给岛上的男人。

    到了1805年,欧洲的船只到这个岛已经不只是找乐子了,奴隶贩子们就会抓一些年轻力壮的,把他们卖到南美洲去。

    1805年,复活节岛上发生第一起奴隶贩卖活动

    真正的灾难终于在1862年发生了,从东边秘鲁来的8艘海盗船抵达了复活节岛。而这8艘船的目的非常明确:要把岛上所有能当做奴隶的土著居民全都抓上了船。

    这大概有1000多人,占岛上人口的1/2,而且抓走的是都是男人,包括酋长本人,还有酋长的孩子们全都没能幸免。只有老幼病残没有被抓走,但此时岛上却是天花病毒横行(殖民者带来的),对于天生没有抗体的土著人来说,几乎等于绝症。直到1865年,一个法国传教士登岛时,他清点过人数,整个复活节岛上还剩下不到500人。

    接下来的10年里,剩下的这些人不少就跟着商队搬到了大溪地讨生活。到了1877年,也就是那次大规模的奴隶浩劫之后的15年,岛上的人数统计了一下,只有111人。

    复活节的人口就这样断崖式的下降:20000多人、2000多人、1000多人、不足500人,最后仅剩111人。

    直到1888年4月5号,也是复活节,智利政府在那一天宣布占领复活节岛,接着就是不断的移民,建设,耕作,直到现在,一个专注旅游的复活节岛呈现在世人面前。

    听完复活节岛的故事,或许让你唏嘘,一个遗世独立的岛屿,难道不应该是《桃花源记》中所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吗?怎么会是这个场景?

    复活节岛上发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

    首先,复活节岛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依赖现代科技所探求得来的,这一点与之前的依靠遗迹、口述等方式有截然不同,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比如说,关于岛上的植物跟物种的演化,这是科学家们上世纪90年代通过研究岛上的池塘底部的沉积物的植物花粉的分布得到的。因为池塘底部的沉积物没有被扰动过,最表层就是距离当代最近的,最底层就是距离当代最远的。从这组证据就可以推断出,整个岛从一个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个稀疏的草原的整个过程。

    还有就是关于岛上岛民吃什么,这个是通过分析岛上专门堆放垃圾和尸骨的垃圾堆找到的证据,也正好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左右 DNA 测序技术诞生了,所以我们不非得找到完整的海豚骨骼才能确定它是海豚,我们只需要通过测序就能判断这是什么动物。

    正是这些现代技科技的使用,使得之前的一个神秘岛屿逐渐褪去神秘,显示出一种被上帝诅咒的厄运。

    而且准确的说,这个厄运应该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或许我们可以说,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一旦因为人类消耗开始衰败了,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崛起了,就是一直往下跌落,一直在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环境学家都对复活节岛的过往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总觉得这也许预示着人类今后的命运。

    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把复活节岛面积放大1000倍,把岛上居民人口数量放大百万倍,差不多可以当做地球。如果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看,如果地球岛上有高智能的生命:

    这里的发展是不是也存在关键性的地理条件的匮乏呢?

    它的自然资源不也是有限的吗?

    它不也是孤悬在宇宙海洋之中的吗?

    它不也是和其他的行星没有资源的交换吗?

    那它的未来是不是就是复活节岛的放大版呢?

    细思极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极+南美四国之旅(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lr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