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一对母女谈话,妈妈语气强烈地埋怨女儿:“哎呀你看她学习不好,又不努力,以后找不到工作,日子还不知道要怎么过呢……”一下子说了很久,我转过头问女儿:“你害怕你妈妈吗?”女儿回答:“害怕。”,妈妈随即问了一句:“我有那么可怕吗?”,随后我问妈妈:“你有害怕的时候吗?”,妈妈依然语气坚定“我没有什么害怕的!”。
有时候越是那些什么都不害怕的人,看起来就很可怕。
害怕、恐惧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如果我们细细体会生活中的很多经历,是会有很多害怕的体验的,这样的体验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是难以忍受的,很多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用否认的方式来防御害怕,于是形成了“不怕”,这样的“不怕”并不是放松的平静的,而是紧张有力地抵挡着害怕,不让害怕将自己淹没。
因为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所以这些人真的以为自己是不害怕的,对于他人的害怕,他们无法同理和包容,甚至表现出愤怒、嘲笑、不允许的态度。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人感觉很可怕,甚至想要远离他们。
这样意识不到害怕的状态是有某种好处的,这些人可以不被恐惧淹没,在很多方面表现的很厉害,不害怕社交的人变成社交达人,不害怕上台的人成为舞台的焦点等等,他们可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让他们有所成就。
如果这样的状态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他们大多是不会主动意识到这样的状况,然而生活中一些重要他人或是重大事件,会让他们重新体验到这样的害怕,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对母女,女儿的情况让妈妈担心害怕了。
妈妈担心女儿,甚至会让妈妈感受到失控的恐惧,而这样的状况是她没有过的,以前生活中的恐惧可以在无意识中用否认、忽视的方式抵挡着,而现在这样的冲击强烈到她无法不去承认恐惧的地步了,曾经筑起的大坝后面是一湖的恐惧,一旦溃堤,恐惧奔涌而出,一个可怕的妈妈会哭成一个害怕的小女孩,她会诉说自己曾经经历很多害怕的过往,也会讲述自己如何应对害怕的不容易。
当这个妈妈感受到自己内心有一个害怕的小女孩,能够意识到并且真正接纳“我是一个经历过害怕的人”,她那冷漠的可怕就会变成温暖的勇气。
作者:倪良冬(朴凡心理咨询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