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体贴敬爱 -今日论语

体贴敬爱 -今日论语

作者: 春暖花开001 | 来源:发表于2024-04-21 15:43 被阅读0次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

【杨伯峻】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李泽厚】孔子说:“事奉父母,多次委婉劝告。如不听从,仍然尊敬而不背逆,虽然忧伤,却不埋怨。”

【钱 穆】先生说:“子女奉事父母,若父母有过当微婉而谏,把自己志意表见了,若父母不听从,还当照常恭敬,不可违逆,且看机会再劝谏,虽如此般操心忧劳,也不对父母生怨恨。”

【心得】

这章又讲到了孝道。孔夫子说,事奉父母时要“几谏”。什么是“几谏”?有两种解释:一种“几”,指轻微、婉转,意思是父母有了过错,要怡色柔声的劝谏,脸色要陪着笑,声音要轻柔。一种“几”,指初见端倪,意思是父母稍微有犯错的苗头时,就应该予以劝谏。想想,如果真做到了,做父母的太有福了,做孩子的那得是孝感天地。现在这样的孝太难找了,对父母估计够呛,对领导“怡色柔声”的倒随处可见。

“见志不从”。劝谏之后,如果父母不听从怎么办?虽然古人常说“听人劝,吃饱饭”,可现实里,哪个人不是固执得很,一个观念的形成自有它的深根支撑,哪能轻易地改变,不从才是常态。此时,作孩子的要“又敬不违”,依然恭恭敬敬,不可违背。比如,父亲抽烟酗酒,劝告了几次还不听,这时不能生气,更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把烟酒没收了。古人讲究,反复劝告,如果还不听,孩子就嚎啕大哭,以情动人,反正不能违逆。到最后,父母还不听的话,也只能是“劳而不怨”,即使再忧烦劳累,也不能心生埋怨。

还是前话,《论语》是孔夫子教导人们成贤成圣的,讲孝道,这是做人的入门课程。圣人是什么人?是仁者,至善之人。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成为至善之人。这就是修身,从亲亲,到亲民,到爱物,最终到至善。所以,这章看似是事父母,推而广之,就是事天下人,对待任何人都应该是这个态度,这就快达到至善了。

虽然我们达不到这境界,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真有这样的子女,为人父母那得多幸福。再想,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有这样的同事,有这样的领导,那咱得多幸福,既享受温暖,又打心眼里佩服的五体投地。

事实是,我们总是享受与那些德行修养好的人相处,却从没想过,或者想过,而从未努力实践成为德行修养好的人。这就是现实的世间,这也是真实的人性。

相关文章

  • 今日论语:

    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以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

  • 今日论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

  • 今日论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白话解释:子游问夫子孝的道理,夫子说...

  • 今日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忧其疾。” 自己的解悟:一开始思考的很片面,以为只是担忧父母现前已经生的疾病,但是看了藕...

  • 今日论语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行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白话解:子夏问夫子尽孝的理,夫子回答说...

  • 今日论语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白话解:我每每与颜回交谈,他都没有什么反应,...

  • 今日论语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

  • 今日论语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要争的话...

  • 今日论语

    昨天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把所学的论语讲给学生听,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就用心了,还画了张思维导图,今天利用饭后的时间,去...

  • 今日论语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贴敬爱 -今日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oe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