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会经常有这种感觉——为了升职加薪你做了很多的职业规划,从看书阅读到听网络课程再到参加讲座,每天把你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却发现再怎么努力,一天到头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法完成,甚至已经完成的事情效率和质量都不高,这魔咒应该怎么破除呢?

其实,如果你能转化思维,对生活做“减法”而不是“加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猎豹CEO傅盛在他的书中写道:记得有段时间很忙,每天各种会议满天飞,效率很低。我当时就想,难道当年乔布斯会比我更忙吗?归根到底还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对。于是我不停地追问自己,如果现在让工作时间减少一半,我能不能做的更好?当我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意识到—根源在于自己认为太多事情都很重要。
人在思考和处理事情的时候,会自动地调用你大脑的背景知识去进行处理。如果事情安排过于密集,则大脑会一直处于不同背景知识之间的来回切换中,而这种切换并不总是顺畅的,任务越多,你头脑处理能力反而会下降,继而影响你的心情,还有效率。

但如果我们能从纷繁复杂的每日任务中明确目标,进行筛选,减掉一些无必要甚至实质上重叠的任务,每天只专注于几件事,你会发现每天除了过得越来越轻松之外,目标好像完成的更有效率了。
就如«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加里· 凯勒认为的: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来进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从而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她还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就是倒推法。首先考虑长期的目标,再一步步往回想。从你的长期目标出发,试想一下未来5年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考虑为了实现5年计划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再到为了今年的目标思考这个月最重要的目标…最后推出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做什么。
现在想想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呢?外界太多的期盼和焦虑导致了孩子的生活被学校和课外兴趣班课程占满。我们却忘了他们也只是一个孩子,成人况且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安排,我们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孩子,他们会不会更加束手无策?只是,他们也许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用哭闹,厌学等方式去解释内心的压抑,我们又能否听懂他们的心声呢?
相对科学的做法,就是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自己选择一到两件喜欢的事情去坚持,但不能夺走孩子一切的时间。如果说做“减法”是成人世界为了提高效率而使用的重要手段,那“减法”对于孩子而言则是童年本该有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