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融学重实践

金融学重实践

作者: 正南JM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2:15 被阅读0次

    理论上挑选股票多数人都会“挑一家有潜力的好公司买,好多金融大佬也是这么说的,多数的个人也是这么做的”。

    但大家有想过吗,好公司的股票真的就等于好股票吗?

    一家好公司,股票值20元一股;一家坏公司,股票只值10元一股。好公司的基本面比坏公司强。但是,当好公司原本20元的股票价格已经卖到40元了,它还好吗?当然不了。而只值10元的坏公司,股票价格可能只有5元,它算是坏股票吗?也不能算。

    在没有实践操作之前,多数人也是这么做的。现实中多数人也是这么亏的。

    金融学理论认为,值20元钱的公司,股票价格就应该正好在20元钱;10元钱的公司,股票价格就应该正好在10元钱。不存在错误定价。这些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行为金融学(我理解的实操金融学)看来,值20元的股票被炒到40元很常见;值10元的股票大家都不喜欢,就只能卖到5元钱。所以,凡是有关“错误定价”的,就属于行为金融学。传统金融学是没有“错误定价”这个说法的。

    在金融学看来,市场只有这三种人:投资者、融资者、监管者,你必是其中之一。

    投资者: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

    有一个故事,“猩猩与基金经理”,是关于投资者的。

    这是传统金融学经常引用的华尔街的一个著名实验,这个实验是想验证长久以来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

    实验者找来一只会扔飞镖的大猩猩,让它扔飞镖决定买什么股票;再找一些知名的投资专家来精挑细选他们认为最应该买的股票,过一段时间来比较猩猩和投资专家的业绩。

    结果呢?两者真差不多,猩猩还略胜一筹。你会想,怎么可能呢?知名投资专家的决策为什么还不如猩猩?

    首先这个实验还真是有做的。它证明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市场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一种交易策略可以持续地打败市场。

    这个故事也告诉你,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你相信金融理论学,那请你不要整天刻意去挑选股票了,如果你做股票的话,那就买大盘,也就是股票指数,这就是最优组。

    但是,到了实际践行金融学这里,买什么、卖什么有讲究;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也有讲究。

    融资者: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借到钱?

    第二个故事关于融资者,说的是股票高送转。

    融资者一定要注意了,按照金融学理论讲,融资者想要筹到更多的钱,要靠提升公司的业绩,让公司更值钱,让投资人有信心,愿意借更多的钱给公司。

    但事实是、在股市上有更简单的方法让自己借到钱。

    股票高送转是股票市场的一个特有现象,很受投资者追捧。它指的是,上市公司给每个持有其股票的股东发放的一种“福利”,这个“福利”叫股票股利。也就是公司业绩好,赚到了钱,就会把一部分钱分给股东,这就是股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红。

    股利一般都是发现金的,这是回馈投资者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股利,不发现金,而是发股票,这种就称之为股票股利。股票股利发放得比例高,就称为高送转。

    投资者心想,这是好事,买这家的股票还多得了,因此很愿意投资。但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得到。这就像是分蛋糕,蛋糕就那么大,本来十个人,每人分一份,现在,每人再多送一份。一个蛋糕切成20份,那份量不就变小了吗?

    所以,这种股票股利根本没意思,就是个游戏,让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翻了一倍,但每股的价值降一半。然而,奇怪的是,投资者却特别喜欢这种做法。

    投资者为什么会喜欢这种做法呢?因为他们停留在直观的想象层面,很容易被骗。他们把股票当成青菜来买了。10元钱的股票他们觉得贵,10送10以后相当于变成5元了,他们觉得好便宜,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股票的价值已经缩水了。

    我把这种现象叫做“低股价幻觉”,融资者利用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就可以达到不用提升业绩就多融资的目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真正的融资市场并不是像传统金融学讲得那样,人都是理性的,实际上,在真实的市场上,时间、方式、怎样回馈投资者等等,都非常重要,这与实践金融学的观点完全相符。

    监管者:市场到底要不要管?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监管者的,讲的是“监管理念与金融危机”。

    这是一个关于监管者的故事。听完你就会知道监管者所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对市场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

    2006年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为格林司潘举办了一场庆功会。格林司潘是持有传统金融监管思想的人物,他长期奉行的监管原则是——尽量不要过多插手市场,当好裁判就好了。

    在这场庆功会上,各界名流对在对格林斯潘的丰功伟绩歌功颂德时,一位名叫拉扬的教授讲了一句话,让大家吃了一惊。他说:“格林司潘,你长期以来对金融市场放任不管,这是不对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拉扬当时是芝加哥大学一位印度裔的美国教授,说完此话,在华尔街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大家都认为拉扬夸大其词。

    直到2007年金融危机暴发,拉扬一语成谶,他也一跃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直到2008年的10月24日,格林司潘首次在纽约时报上公开表态,承认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他说,“我可能高估了投资者的理性,低估了机构的贪婪”。这在实践当中的人看来,本就如此。

    金融学的实践中不仅提供了另外一套完整的金融学思维方式,也在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判断与决策。

    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的行为有规律,于是可以预测,这就让金融市场有规律可循,战胜市场是可能的。

    对于融资者来说,因为市场上的人是非理性的,利用人的非理性,靠设计融资时间、融资方式、回馈投资者的方式,就可以筹到更多钱。

    对于监管者来说,市场管还是不管,是不是要积极干预,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结果完全不同。

    如此重实践的学问,还是少量的参与其中更能有所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融学重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pe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