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半生为我,半生等我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一节马哲课上,被老师讲的一大堆理论搞得云里雾里的,听了50分钟,消化的大概不足30分钟,唯物主义,辩证统一,听多了实在令人头大。还好上课前路过书店新淘了一本书,想着怎么也比马哲好消化。
可是感情还真没有理论好消化呢!在读到第一章的“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一句,就已经泪水打转,模糊的已经看不清后面写的是什么。
小的时候,我特别依赖父母,别人家的孩子都要经历断奶的阶段,父母把孩子送到亲戚家小住几日,孩子看不见妈妈也就想不起来喝奶,尤其是好哄的孩子,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几天就从一个喝奶娃娃长大了。可是我一天都不能离开父母,走哪就要抱到哪,而且哭起来谁都哄不好。所以我就跳过了这个时期,后来慢慢长大就一点一点自然的断奶了。这些都是从大人们聊家常中听来的,我根本没什么记忆,只是知道我从小就没有离开过父母,天天粘着父母,导致他们在必须干活的时候腾出一只手来管我。
待到有记忆时,就已经上幼儿园了,每次上学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每次父母送我上学,你都能看见一个女孩,扒在门上哭声喊着要妈妈。那时候的我,明明知道妈妈不会丢下我不管,可是我还是不懂得如何克制自己,每次看着父母离开的背影都哭的撕心绞肺。
后来慢慢长大了,上小学之后,没哭鼻子并且可以独立的上学了,但是依旧在接送我。在后来上了高中,晚课下课晚,他们也总会出门迎迎我,就这样,我在父母的眼皮子地下过完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三年,整整烦了他们20年。
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我,高考之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不要在省内上大学!我要考一个远一点的地方,想脱离父母的管束,追寻一个自以为的“自由”,只是因为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拿着录取通知书,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一次我没有像幼儿园那样,扒着大门望着父母的背景,哭的稀里哗啦。我以为,我会为自己实现了小小心愿而窃喜,我以为,我会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可当我我拖着行李头也没回的走进候车室的时候,我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模样,每走一步都好像有引力一般,步子越迈越小,越来越慢。我很想回头,可是我不敢。
在我心中他们的女儿是坚强的,哪里是现在这个哭的眼泪鼻涕混在一起的女孩,上大学又不是不回来了,更何况交通这么发达,想回家就能立马回。可是坚强是说给自己听的,不过是给自己的倔强找个借口,那一路上我都没有止住眼泪,和幼儿园时一样,道理我都懂,可就是要哭一场,心里才能舒坦。原来这么多年,我的安全感都是他们给的。
慢慢的经历过几次离别,我已经开始习惯了,每次离开都是母亲送我到门口,父亲送我去车站,自然的说句“再见,放假就回了。”然后再留下一个自以为我很潇洒的背影。可是我从不知,他们看着我离去的背影,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的背影告诉他们不必追,可就算追,如今的他们又如何追的上?
他们从不会告诉我是否想我了,也不会说放假早点回家。每一次话到嘴边都只是嘱托一句好好的。他们并不期盼我成为什么达官显贵,或者锦衣玉食的人。只是觉得我能过上我想要的生活就是好的,无论贫富。所以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尽管再想挽留也只是对我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时光唤我长大,又催他们变老,这感觉就像是时光一点点的抽干他们的能量,再注入到我的身上,日后还会再抽干我的能量给我的孩子,如此循环。
他们一直在守着那个我长大的地方,一次一次的数着我的背影,心中或欣慰或惆怅。我不敢想象,曾经挺直腰板为我撑起天地的人,佝偻着身躯在家门前张望的场景。他们用前半生倾尽心血的抚养我长大,甚至还会满足我的无理要求,而后半生,他们则一直静静的守着一碗热羹等我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