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百度词条中解释“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为了谋取利益而竞争。”实话说吧,我很不喜欢“博弈”这个词,因为根据《博弈圣经》中的解释: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赢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赢得道德,就缺少博弈。不过,我的喜恶并不能够决定博弈是否存在,在公平前提下进行博弈不失为一种引导我达到目的的奇妙策略。
最近发现儿子做完作业越来越不爱检查了,我甚至很难找到他一次完全正确的作业,虽然他拥有了放学回家就自觉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但完成速度和正确率实在是不太相称,我必须改变这一点。在我看来,小学的检测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检测细心,马虎是孩子常见的毛病。从上周起,我开始督促挥弦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但他振振有辞地告诉我“老师说了,让家长检查,然后签字”。我对此很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老师这个要求不尽合理。我坚持我的看法,那就是挥弦必须学会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儿子似乎很难理解我对老师权威的否定,但我也不妥协。面对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了博弈,父子俩共同制定一个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各自通过博弈获得自己的利益。我的利益是让儿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儿子的利益是在今后的检测中摆脱对教师和父母的依赖降低答案的错误率。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任由我把道理讲上千遍,相对隐蔽的这些利益对于一个九岁多的孩子来说是缺乏动力的,我必须让他看到直观的利益才能够促使他参与父子间的博弈活动。行了,这事难不到我的,我有自由教育的原动力。
钱可以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儿子对钱的用处是很有体会的,特别是让他自由开支的钱是最有魅力的。春节后,他积攒下的压岁钱也不菲,搁那儿实在不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平时买东西都管我和他娘要钱,而他的钱宝贝似的藏着,守财奴一般。我就利用他这个心理,制定我俩博弈的规则。
从今天起,下午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然后我再检查签字,如果全对,我就给他一块钱,如果有错,那就倒赔我一块钱。一周下来如果都没有出现作业错误,除了赢得的每次一块钱的利益外,额外由我支付五个大洋的“细心检查奖”。这个规则对他是相当优惠的了,可他仍然不十分乐意,这由不得他,我得让他体会到粗心会付出代价,细心会获得回报。当然,为了让他参与博弈,我特别声明他因为细心检查而赢来的钞票由他自由支配,总算得到他勉强的赞成。
博弈的效果如何现在很难预料,但我希望儿子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不仅是直观的,还包括那些隐性的价值,实际上,在这场博弈中,我始终希望输钱,如果我输钱多,那么他会渐有兴致,进而固化检查的习惯,而我的隐性目标也就此达到,这是我乐于看到的双赢效果。当然了,我不会同情他犯错的情况,毕竟公平与对等是最起码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