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巨大变故以及极端考验的时候,我更能清晰地看到价值观取向判断。
和朋友聊起,我为何选择生二胎的时候,我提到了一个我之前自己也未曾看得如此透彻的一点(这亦是近期家庭动荡所带来的),我说:“我认为,关系和陪伴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我选择生二胎的原因是,希望给家庭中的孩子(们)带来更为丰富、有挑战且持续不断发展的关系联结,以及提供给他们始终存在的同伴间的陪伴”。
就像我最近思考过的很多的人生课题,诸如:
第一个问题:如果我和老公分开,我不能退让的底线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不管孩子跟谁,两个孩子必须在一起,而不能采取一个孩子跟一个大人的方案。,第一个原因是,两个孩子的互相陪伴是我底层的信仰之一,也是我当时愿意生二胎的初衷,就是为家庭里的孩子提供持续发展且进化的关系与陪伴。在妹妹出生后,我和家庭面临着很多考验,比如说是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两个妈妈共处一个屋檐下、与各自的丈夫分居,来协助我们养育孩子),或是更为艰辛的劳动量,以及时刻面临的关注力权衡(如果爸爸需要加班或应酬的话,则哥哥的所有一对一陪伴几乎都要延后至妹妹睡觉后,或是夹杂在妹妹洗澡的时候来进行),但我始终觉得:家庭里有两个孩子,确实对于任何一方孩子而言,他们都有了更为丰富、有趣的陪伴与互动,以及不断去面对孩子间的竞争、父母关注的转移以及家庭关系的不断进化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第二个原因是,孩子与大人不同,大人可能可以用多种形式来维持彼此之前的互动,但对孩子而言,玩在一起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天天玩在一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彼此的手足与依靠。说到底,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我的价值观,对于人的成长而言,选择跟谁在一起,选择跟谁共同做什么事情、发展出什么样的未来,以及与周遭的人、事、环境保持怎么样的互动与氛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驱使我在婚姻关系/人际交往过程中保持忠诚?
我曾经经历过一段夫妻感情趋于冷漠、深度交流匮乏至两个人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引起巨大矛盾的阶段。我有倾诉与陪伴的需求,所以在那段时间我会参与到更多的社群或者是打卡活动中以此寻找前行的同伴并构建出自己稳定的推动力量,并满足自己交流与深度探讨的需要。同时,当时我也需要来自异性的陪伴与支持,所以我当时确实时不时想着我要不要给曾经有着很亲密关系的男性友人发微信聊聊天,但最终我没有做这些事情,只是因为时不时心底会骚动,让我很明确自己其实缺乏来自异性的关注和肯定。我始终知道,驱使我不会有不妥当尝试的核心原因是:我珍惜我身边的关系,特别是能够长久稳定在身边、有着不同理念想法和经历的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身边的男性友人其实各有各的模样。比如说,有年长的有阅历的能够把酒言欢、交流人生历程与教育路径的酒友,也有身边肌肉超群、有趣有料的肌肉型“小鲜肉”,同样也有闯荡在不同城市或是留在家乡的老友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以及珍贵之处,因此,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和链接都是我所珍惜的,也不愿意有任何的尝试或越界去破坏可能的链接。简单、真诚、有情有义和持久是我希望达成的“关系”样子。
我最近在看几本书,一是推荐给处在婚姻中的人们的《危险关系》;二是推荐给有孩儿家庭的《无行动不幸福》以及《平和式教养法》。在这些书里,反复都强调着关系对人的重要性,特别是赵昱鲲老师在书里描述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根本。阅读本身是缓慢而又层层递进、相互呼应的过程,期待下次看完上述三本书后能再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