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本书是因为 ① 封面我喜欢 ② 作者有噱头。
《漫长的中场休息》的作者本·方登花了18年跑了30多次海地写的8个短篇。
良人难寻
故事的战争背景和张爱玲笔下的战争背景的故事一样,战争的部分似乎细不可闻,写的是日常生活,但其实战争是绷在每个人的神经里的吧。从这个角度来想,这故事要说的自然不是婚内出轨,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缺失吧。
读莱维的书,里面有一段写有人问他在集中营为什么不越狱,并且要他画了地图然后声称自己已经想好越狱的路线了,莱维说当时集中营的人全处于长期吃不饱饭睡不好觉的状态中,和少吃一餐饭根本不是一个程度,正常人或许有机会越狱,但集中营的人根本没这个精力体力(即便如此还是有集中营的人越狱的事件)。
所谓的推己及人,并非站在自己的立场对他人指手画脚吧。
换到本文来讲,男主不是出门去上班,而是上战场,杀死一个人、杀一群人、天天杀人、天天冒着随时会死的风险,这种压力并非一个旁观者能凭空想象的吧。军队里会发生的乱七八糟的事多着呢,并非因为他们比大多数普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低,而是普通人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被试炼人性。同样的,女主也不是送丈夫去商务出差。
他们的所作所为,我没什么立场来说对与不对,每个人会做的事情可能不一样,同样状况的家庭,有人可能做得更好,有人可能做得更糟。
之前听说,我国军婚是不能离婚。(也不是完全不能,只不过比普通离婚更麻烦,保护军婚,军人配偶提出离婚要征得军人同意,除非军人犯有重大过错)有这条规定,不是正说明,如果不是违法,可能很多军婚最后都会以离婚告终吧。夫妻双方的关注点和追求、兴趣和沟通等,在长期的分离和压力下,本来就很容易走上不同方向。
中部山脉近乎绝迹之鸟
这一篇与其说是“反战”,更有点“反革命”的味道呢。
对“革命”抱有浪漫主义情怀期待是不是一种普遍心理。然而,几乎所有革命都是一群日子不好过的人看到另一群人过得太好了所以想推翻他们自己过上好日子么…最终的目的本来就是翻身做主人,过上好日子,怎么可能要求他们有情怀有远见一身潇洒两袖清风为了保护即将灭绝的鹦鹉而放弃用大片森林赚钱的机会呢…
海地之梦
出乎我意料的竟然没有人性的反转,算是一个关于信仰和信任的故事吧。
混血儿和梅森都有某种正义的人性的坚守,但结果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混血儿把珍宝交托到一个白人手上,本身就有种孤注一掷的感觉,不知他在死前是梦着梅森能带着钱回来买枪支,能为了自己的信仰和正义投入战斗,还是会对他有一丝怀疑,如同付钱买画的法国人,对梅森把钱带回去交给混血儿的坚定表现出大吃一惊;而梅森,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高于众人又企图解救他人的优越感,把自己放在高处也就不允许自己做出有悖于自己人设的事了吧,如今孤零零地抱着这个未成形的梦,剩下的大概就是梦醒时无处安放的自己的魂灵与追寻吧。
亚洲虎
一个在缅甸打高尔夫的美国运动员。“在家乡,等待他的只有失败和焦虑,都是不尽如人意的青春给他留下来的永久伤痕。而在这儿,他一夜之间就从无名小卒变成了英雄。” 这不就是Venom留在地球的理由么。
有些人,说他是好人又并非纯白无暇的好人,说他是恶人却也够不上真恶人的资格,大部分人都只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而已,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区别只在于运气和机会。
博奇与可卡因
“我没疯。”他咬着牙对西多说,“我只希望这辈子能求得一些公正。”
“看见没?”阿尔西德翻着白眼,“彻底疯了。”
狮口
有一段看着像战狼???然而,戛然而止的结尾又感觉更有深度。
“我们需要弄清楚,该如何安置那些人。”
有些善,可能不做自己心里过不去,做了也不过是让自己心里一时好受些而已。
十一指狂想曲
当一个人对丑恶、沉闷、愚昧和虚情假意感到厌烦——换句话说,也就是厌烦于日常生活——此人必须用机敏和品味设立起严苛的障碍才能存活下去。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天才吧。
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差不多意思是“不要羡慕天才,你无法想象身边围绕着一群傻瓜的痛苦。” 我不是天才,也会偶尔遇到比我还傻的傻瓜,想象一下每天遇到的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话,的确是挺痛苦的。
无法被人理解是理所当然的,但还要被大众拿出来消费和伤害,这样的天才不知道是否会希望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呢。即便不是天才与凡人的差距,就是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一旦竖起了墙,也根本无法沟通,更别说互相理解了。
讽刺的是,人们崇拜过去的天才而抹杀了如今的天才,要等到后世的人遥想当年,惋惜那过早陨落的流星,却可能也在重复着一样的行为。有太多当时被社会抛弃的天才,要后来的人为之心痛愤然不甘,一代代如传统般。
与切·格瓦拉的不期而遇
生活会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一个地狱。
“我开始觉得马克思有一件事说得很对:在全方位侵蚀人类生活一事上,金钱有着无情的天赋。”
“这世界上,我们有把握的事情少之又少,也许正是这份缺少、不足或者说缺陷——如果你愿意这样理解的话,驱使着我们最强烈的冲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