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 中国联华影业公司 1935年摄制 片长108分钟
在知道该影片之前,对影片中的一首主题曲《大路歌》是非常熟悉的,也是经久传唱的。遗憾的是,在观影中,由于是片子的问题,还是那时录音的问题,该歌的演唱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好在这一首歌留了下来,逢节庆时的演唱会上,不时还会出现这一首歌。我喜欢这一首歌,是那沉实有力,情感发泄的劳动号子,将筑路工人所散发出来的那一种阳刚气质,坚毅本质,荷尔蒙的气味,恰到好处地表达在了筑路工人们的身上,在修筑大路时的热情,还刻画出了当代的工人阶级为民主,为自由的崇高的生存境界。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听到这一首时,脑海中总会出现一群赤裸着上身的,拉着铁滚艰难向前的汉子们的画面,被他们所感染,也被他们所感动。
大家一齐流血汗,嗬咳吭!
为了活命,哪管日晒筋骨酸,嗬嗬吭!
合力拉绳莫偷懒,嗬嗬咳!
团结一儿,不怕铁滚重如山,嗬咳吭!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
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
我们好比上火线,没有退后只问前!
大家努力,一齐作战!
大家努力,一齐作战!
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
该影片是我国早期的一部黑白的无声的电影(声音是后期配上的),讲述着六位男性和二位女性在筑路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金哥,沉默刚毅的老张,率直憨厚的章大,千灵百怪的韩小六子,年轻有为的小罗,聪明而有学问的郑君,等六人青年朋友。他们不甘在城市受欺负,一同来到内地的筑路工程队,参加修筑一条重要的军事公路。在筑路过程中,认识了小饭店的老板之女丁香和江湖艺人茉莉,并结下了友谊。
我以为,影片是充分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从影片一开始便就显示出来。一群青年筑路工人奋力向前拉着铁滚,不就象征着不畏艰险的中华民族脊梁,那筑路边上的危崖崇岭,不就象征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而在筑路工人的脚下所诞生的“大路”,则无疑是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懈奋争的自由解放之路。是民族的危亡与个人的命运联系得越紧的时候,他们的那一种个体的生命自信,便越发显示出那一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正气节,也就再一次以他们的方式书写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千年古训。
湖边崖旁,“大路歌”又响起来,铁滚在筑路工人们的齐力牵拉下,势不可挡地向前压去。公路很快就要修通了,忽然敌国的飞机由远而近,疯狂地向工地上的人们扫射,金哥等人奋力地保护着公路,顽强地抵抗,最后除了丁香唯一地幸存者,都壮烈地牺牲了。后援的部队又沿着新修的公路继续地开赴前线,丁香目送飞驶而去的军车,仿佛看到了金哥等六人仍在合力地拉着铁滚向前的身影,耳边仿佛又响起低沉沉实的大路歌的歌声。
我也以为,导演也许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许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票房,影片中非常大胆地尝试了,满目皆是的赤裸上身的男性形象。男性赤膊上阵,特别是男主角健美的胸腹肌肉,被摄影师精心塑造成汗流浃背的青铜般似的雕塑。并通过女性的眼光来观察男性,是一次性别视角的换位,这样的场景在同期的电影中也是非常罕见的。还有那一帮男主角,全身赤裸地在河中洗澡,两位女主角在岸上与他们调笑,男性深情紧张,而女性的言语非常有攻击性。真是入木三分,合情合理,符合年轻人的浪漫天性,也符合年轻人的向往追求。当然影片中还有一段关于爱情的描写是很具有东方色彩的,小罗与丁香的爱情是澄澈欢畅,明快活泼的,将这一对少男少女的朦胧情怀诠释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貌。而另一对金哥与茉莉的爱情是含蓄内敛,深情款款的,他们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表达,直到生命出现危急的时刻,才用最后的牵手,做出了他们之间的内心真情的表白。
有人说,看电影不需要文化,对不动脑筋的人来说,看电影是最好不过的消遣方式,是最好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体验异国风情的最好的方式。也就说,通过看电影来学会生活方式,来学会思维方式,甚至来超越语言的障碍,未免也太单纯了吧,也未免太简单了吧。至少我是不这么认为的。
我又以为,电影是一门第七艺术,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舞蹈是相提并论的。也就说,电影是这一门艺术的综合,是最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作为一门艺术形态,电影也是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的综合。我为什么会把电影的综合重要性,拿来表述一番呢,是因为这一部片子我还是几年以前看的,至今影片中拉着铁滚的筑路工人们的形象,影片中的劳动号子声,还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地徘徊,久久地挥之不去。这大概就是电影的力量,电影的魅力吧。
影片结束了,但影片中的一段交代,我把它记录下来。秋风萧索,残阳如血,一个中年男子怀抱幼婴,手扶病妻,艰难地行走在逃荒的路上。他们的脚下是一片干旱荒漠。渐渐地,妻子力不可支,终于倒下了。临终前,她挣扎着伸手指向远方。二十年后,当年的这位男子,在筑路的工地上走到了他的人生终点。而那个幼子,此时已经长成结实魁伟的青年筑路工人。他叫金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