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整的成长》期间忍不住激动的和办公室的老师分享了一些感受收获,但他们却说他们早就知道了,这时我才发现并且认同有孩子和没孩子思想上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好在我及时发现学习了。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看这本书之前我问自己了,我也没有什么答案。但看完书之后,发现和我们学校的理念自然生长不谋而合。现在有太多的教育,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忽略了孩子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只发展了智力,最后智力似乎是发展了,心理却出现了障碍。生命的状况同样变得残缺了,成为头脑的机器。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它就会严重地障碍儿童其他的发展。孙老师说:完整不是完美。父母自己如果拥有完整成长的经历,便获得了成长为完整的人的经验,这种经验,将使我们拥有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使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完整起来。如果我们见到过完整的人,我们似乎也拥有了一份审视人的经验。即使没有,如果我们从头脑层面知道人有这么多的部分,我们也会期盼我们的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希望和创造成长为一个正常和完整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书中孙老师从以下几个内部方面展开了叙述:
1.身体
身体的成长是一个从唤醒到融合,再到协调的过程,从而让孩子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拥有其生命力。成人不要打扰这个过程,比如在孩子用嘴感知和控制自己的手的期间,不需要纠正。
2.情绪
孩子天然就拥有情绪,恐惧、伤心、喜悦、愤怒等等,成人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跟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情绪是流动的,会在流动中进行调整。成人要肯定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倾听、陪伴,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
3.感觉
感觉是发现的智慧,是孩子认知的基础,成人给不了孩子感觉和知觉,也不能给孩子概念,但可能给孩子名称和词汇。孩子感觉到的世界往往是最本质、最基础、最真理的部分。在12岁以前,认知必须使用实物,是为了保证孩子的感觉、知觉、经验顺利过滤到认知。离开感觉,“教”出来的成长,只会建构一套认知与生命分离的系统,孩子所掌握的东西就是知识,而无法形成智力。成年人丧失了太多的感觉,所以容易形成一种惯性,他们不再发现生活,也就不再创造生活了。必须先从模仿做起,改变语言,告诉孩子“我爱你”,语言所传达的能量就变了,情景也就变了,新的感觉就产生了。此外,还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观察者、感觉者,陪伴在孩子身边,了解和支持孩子。
4.心理
心理扩展了孩子内在的空间。不历经感觉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过程,直接被教育和灌输,人会变成一个认知的工具。一个人想了,说了,做了,三位一体,就会特别有力理。如果三位分离开,就会存在分裂。
5.认知
孩子先是借助感觉创造自己,还不是学习。发现意义,发现关系,才叫“知识的学习”,这种深层发现必须发生在沉浸和沉思中。
兴趣是专注力和意志力的起始。无论孩子还是成人,被头脑强化出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应对外部世界的工具,不会成为我们生命本身。
孩子对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事情本身,并不赋予其他意义。一切都如是,一切都是它本来的面目,这就是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6.精神
精神是孩子对真善美的了悟。只有孩子能完全生活在精神世界、心灵世界中。
分享一首海桑的小诗,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可以协助自己的孩子完整的成长。
《一个小小孩》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