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旅行意义的二次修正

旅行意义的二次修正

作者: 邓文达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23:22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威尔·杜兰特的成名作《哲学的故事》。刚看到苏格拉底饮鸩而死,柏拉图离开雅典。

    苏格拉底之死的历史背景是雅典在与斯巴达长达三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不断战败,凸显出民主制低效与荒唐的一面。雅典的部分精英因此想要发动政变,推翻民主制,采用跟斯巴达一样的寡头制。但政变最后失败了。

    而苏格拉底作为这群寡头精英的精神领袖和理论支撑者被送上公民法庭,并最终被投票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为了自己的信念放弃了离开雅典逃生的机会,英勇就义。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曾经试图营救老师苏格拉底而被当权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盯上。他的朋友建议他离开雅典。他听从了建议,离开雅典,开始自己的旅行。柏拉图离开雅典后具体到过哪些地方,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但通过有限的文献可以知道一次旅行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有趣的是,这次旅行的初衷是政治避难,但是最终却开拓了柏拉图的视野,让他的哲学思考更加成熟。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旅行意义的二次修正”。

    除了柏拉图,不少历史名人也有类似经历,比如孔子。孔子在51岁得鲁定公赏识,在鲁国进行改革,得罪了贵族势力“三桓”。“三桓”因此想要除掉孔子。与此同时,孔子为鲁国国君沉迷女色感到失望。最终孔子决定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的这次出走的初衷是寻求明主,但遗憾的是这个目标没有达到。不过这次周游列国中孔子与各国国君和弟子的谈话最后收入了《论语》中。如果没有这次旅行,没有那些挫折,没有那些具体的情境,那些对话或许不会有。

    另一个也许没那么恰当的例子是苏轼。他不是主动出走,他是被贬的。但被贬离京的经历同样对苏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被贬的那些年里,接触了社会各界人士,这使得他的思想丰富性和包容性都极大增强。他在儒、释、道三家学说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也是得益于此。

    因此,有机会应该多出去旅行,见见世面。也许一开始只是为了看看风景,但过程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不仅是旅行,人生很多事也是如此。乔布斯所说的往回看时人生的经历都串起来,成长宝贵的经验也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行意义的二次修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ww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