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从48小时一轮核酸,发展为一周四轮核酸,这一周居家,且因为工作性质工作不好带回家做,所以在家是完全脱离工作的状态。周一上班,周一晚进小区被封住,周二至周日就居家了。
开头两天,知道是难得的自由时间,想看点或学点什么提升自己,又不知道该看什么学什么,心理很焦虑。于是看了两天韩剧,中间穿插着听书,但每次都听睡着。心浮气躁的时候啥也做不好,甚至还会迁怒别人,周二晚上十二点发信息给朋友怪他不理我。
可能也怪前两天天气太好了,因此在家不能出去有种非常明显被困牢笼的感觉。第三天随着天气的变差,心情也平静下来。周四早上按平时上班时间起床,走到小区门口发现,没解封,和领导同事打了招呼,然后上楼做早饭、看书。今天终于给自己找到了看书的切入口:交大源社举办的最近一期读书会是我导带大家读福山《我们的后人类未来》,因为疫情这场读书会一直被拖延。我于是想,把这本书读了去参加读书会。
《后人类》没有想象的那么艰深,这本书分篇很清晰,而且篇幅不长。首先,介绍了生物技术革命可能会带来四大后果:大脑科学,智力受基因还是环境影响;神经药理学如百忧解、利他林,药物能控制人类的行为;寿命的延长能否使智力状态不下降;基因工程克隆人是否违背人性。作者第二篇探讨人权,认为讨论人的权利最终落脚在人性这一概念。在我读来,作者认为人性最根本受基因决定,但同时受环境影响。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的尊严。第三篇对未来生物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议。一是生物技术不应被简单的肯定或否决,而是需要一个细致的管理方式,故需要立法规制,二是生物技术需要限定在“治疗”目的,而排除“增进“目的,如健康人使用某类药物获得快乐,这是增进目的不该发展。
一旦开始读书就会发生连环反应,书里提及的电影也被提上日程,周五六日连着三晚看完了三部《星际迷航》,这真是为了放松,怕整天读书会腻。一直做一件事不调剂会对这件事失去兴趣。
白天仍然是看书,周六看完《新参者》。之前和同事讨论过东野奎吾,我们觉得他高产,但好像令人惊艳的《白夜行》之后,其他作品都令人感觉一般。看吧,这就是读者的傲慢。这部《新参者》于是在我收藏夹了躺了很久。现在读完觉得,也是好看的一本书啊。读起来轻松,被杀的人不过是引子,引出了各家店铺的温情故事。于是我对被杀的峰子无感,一点同情、可惜的想法都没有;倒是会感慨鲜贝店的奶奶和孙女、料亭的伙计、瓷器店的婆婆和儿媳……这些人的生活和人情世故。看吧,这就是作者的高明,读者有被拿捏住的感觉。
周六晚上微博热搜是三个北大的女生谈毕业十年后的感想。“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是考上北大……你要不要再想想”——哈哈,可爱。“读博士并没有那么需要才华,是最朴素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我看的时候非常感动,是一种看到好的生活状态的感动,是听比你好但似乎你也可以企及的人聊天的感动。看到top2的人努力的生活和调试自己,会受鼓舞——啊,大家都在努力想过好生活。
看了视频之后,就关注了视频的博主“嘻嘻”,她做过和老公谈结婚生子、回顾求学和工作经历的视频。她分享和老公结婚纪念日吵架到凌晨4点那一期令人印象深刻。第二天早上两个人一起感叹婚姻真难,嘻嘻和婆婆说昨晚两人吵到四点,婆婆很淡定的吃着早饭问怎么选这个时间点吵架啊。这……谁能不羡慕呢。
一边通过感受别人的婚姻生活,学习亲密关系的构建,一边又开了一本新书《心居》。最近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老推热搜,国产剧我不看的,于是看起书来。果然如其他读者评论所说,有王安忆的味道,写的是上海人的生活,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以及穿插的旁白分析,读起来像穿街走巷在访问人心。
这一周就这样。继续看《心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