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860篇】读书||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诵(朗读之画停顿线练习)

【第860篇】读书||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诵(朗读之画停顿线练习)

作者: 杜香开花2008 | 来源:发表于2022-01-17 15:55 被阅读0次

    继续阅读《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诵》,今日再读56页,这是我最近半年来很少有的状态。今日天气少许有些冷,穿了件睡衣端坐在桌前,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近两个小时了,有些冷意,跺跺脚,搓搓手,还是不想站起来,品着孔老师的日有所诵时和孩子们的故事,回忆着自己课堂上晨诵课的点点滴滴。

    读着她的故事,像是读着自己。她的课堂,有故事,有内容,有情感,有孩子,有诗意。而我呢?似乎只有带孩子诵读,各种形式地读,对于晨诵诗意的理解我倒是没有太在意。

    读了这本书,我的晨诵课堂上,也将更加清晰了,晨诵课的内容也会更加有趣,更加注重文本和孩子生活的链接。让他们深入诗词中,感悟诗的背景,最好能够知人论世。

    今天读得内容,零零散散汇集起来,把和朗读有关的内容整理下来,结合自己的实践,希望下个学期带孩子朗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通过朗读来理解文本,培养语感感受作者情感塑造自我精神的。

    然而,一线教师都清楚指导朗读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更难,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齐读最难如,何让指导更准确有效呢?

    让声音可以看得到。

    孔老师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先泛读,让孩子拿出笔,听到停顿的地方就在这个字的后面画一条竖线。当老师在第一遍泛读的时候,有一在停顿的地方多停留片刻,给孩子们留出划线的时间,全诗读完,集体核对画线的位置。这样的核对是一条竖线,一条竖线的进行核对。直到全诗结束,按照画好的停顿线,再次齐读全诗,声音整齐,节奏一致。

    一处处核对停顿,先是教孩子们学会检查听读的效果,能认真听读在正确的位置上划线并不容易,它需要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脑手快速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第一次训练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处处落实,这样孩子们才能从心里重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停顿线都画对了,接下来我们把难度提高一点,听到老师读得声音很重的地方,你就在这个字的下面画个实心的点,听到老师读得声音很轻的地方,你就在字的下面画个空心的圆。

    当然,有了之前停顿线的练习,画重音轻重符号就容易许多了。教师范读时学生画不同的轻重音符号,再次核对。

    当然,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出现错误的,一是因为跑神,二是因为大家对倾重的判断并不相同,解释统一标准,修订后,先让孩子们自己练习两遍,再齐读两遍,有了诵读符号的帮助,孩子们就会把内容读得极其动听。

    所谓有感情地朗读,就是用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刚柔,停连顿拖等变化表达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孩子们的诵读是需要指导的,诵读符号,可以把听觉感知到的声音固化到纸上,声音看得见呢,读起来就容易整齐。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范读、诵读符号一样也不能少。比如悄悄的掉眼泪,要读得很轻,悄悄就是不想让别人发现,做事的时候很轻,所以要读得轻一点。

    重音、轻声、停顿、连续使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更深了。声音看得到,让有感情地朗读有迹可循。

    在朗读的时候,我们会采用各种读的形式,比如自读、指名读、齐读,然后分组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先把诗文读正确;指名读,能检查诵读的效果,齐读则是为了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当学生将诗已经读得七成熟,生字也认得7788时,师生玩大小声游戏,男女对诵分组赛,如此这般诗已诵得流畅而自然。

    学生有时候不懂得诗的意思,诗意有时还是需要讲一讲的,但是如何讲以什么形式讲呢?

    当然,是故事。

    一句一句地带着孩子读,在读的时候还标出平仄,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跟新诗标出平仄的感觉,这种“知其所以然,明其来处”的清晰感,带给孩子们的安然,以及随其生成的成就感是事先标好平仄不能给的,尽管那样做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课堂要收放结合,最后分组读,这是为了给后面的仿说打基础。

    对于平仄,平长仄短,有些了解,但是对于入声字的作用,入声字,我还需要慢慢查找资料,深入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860篇】读书||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诵(朗读之画停顿线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yc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