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书,读完书中一段深有有感触。
书上说“从脑科学的角度看, 电子游戏会让多巴安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 ,这两种表现是需要孩子足够专注并长时间思考,才能获得的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 电子游戏就是他们能体验到控制感的最好场所。 游戏设计师通过将游戏的难度调整到与玩家技能水平匹配的程度 ,来创造一个让他们专注努力并参与其中的完美环境 ,因此游戏设计师往往要通过长时间的程序开发 ,来激发出玩家的“完全沉浸感 ”,他们还给玩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 ,在这里犯错 没有什么丢人的 ,反而还是一种让你学到新技能并玩的更出色的手段。 科学家已经得出结论, 游戏满足了人们对能力表现和控制感的需求, 同时多多人游戏也满足了人们对关系的需求 ”
读完我想:我们怎么样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营造这种“被超级赋能又心存希望”的感觉呢?这种感觉蕴含的能量太大了,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拥有这个感觉,学习的动力就像直升飞机一样直线上升啊?
于是开始反复研读,有了以下感悟。
①通过“难度调整到玩家水平匹配的程度”感知————
寻找“最近发展区”,使人体验稍微努力就能成功的价值感,点滴进步。
②通过“游戏里有及时复活的道具和鼓励的声音”感知到————
做好“顾问”工作,当孩子遇到“强大敌手”——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及时引导孩子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提供建议参考,并积极鼓励孩子给予赋能,相信他可以,让孩子心存希望勇往直前。同样我们也要找到自己的“顾问”——导师,为我们指点方向终生成长。
③通过“游戏有丰富的画面、紧凑的节奏”感知到——
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达标,摒弃中规中矩,有目标充实自己的同时,需要仪式感,急功近利不可取,欲速则不达。
④通过“游戏设计师往往要通过长时间的程序开发 ,来激发出玩家的“完全沉浸感 ”感知到————
“顾问”型导师要有大局观,不拘泥于体验者(我们或孩子)采用什么方式。“顾问”导师要像游戏开发者一样“通过长时间的程序开发”,形成长线闭环式引领,又在引领中给予“体验者的控制感”。——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给孩子自由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营造“完全沉浸感”。
⑤通过“他们还给玩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 ,在这里犯错 没有什么丢人的 ,反而还是一种让你学到新技能并玩的更出色的手段”感知——
做好“接受失败”的心态。即使失败了,失败也是有价值的。失败验证了那样做是无效的,失败提供了降低同样错误发生的几率,失败的过程衍生了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的新答案,为未来增加了成功的可能。失败磨炼了我们的毅力,锻炼了我们和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总之,认可并坦然接受失败的结果。同样我们允许孩子“失败”,把每次“失败”看做是又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一次机会。孩子就会放松面对失败,在安全环境里再次追求目标。
“知道”到“做到”相隔十万百千里,任重道远。有幸陪孩子一起成长,体验一切养育过程中的快乐和纠结,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