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打卡群
群规则的改变整理:
第一期,七天,13人。
初心:早起打卡做点事儿
规则:早上9点之前打卡并分享即时图片,晚上带图反馈
基金:初始10元,一次没完成就被退群。后来改为每次迟到3元。
状态:最后有1人退出,?人进入下一期。
第二期,七天,15人。
初心:继续好好做事儿
规则:早上9点之前打卡,有人分享了图片,晚上反馈有人分享了图片
基金:入群15元,每次迟到4元。
状态:最后1人退出。
改变:因为自我介绍群里氛围开始变好,13人进入下一期。
第三期:七天,18人。
初心:稳固作息,持续输出
规则:早上9点15点之前打卡,晚上反馈,都没带图片
基金:同上
分享:开始预计每天两位分享,后来改为主动报名分享,每天一位。
改变:从第一次分享开始,大家变得越来越好,但后面大家都开始忙了起来。
我:有些不情愿去做问卷,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维系群运营。
第四期:七天,18人
没有好好运营
试着有两次分享
人群定位:
上班的人逐渐开始流失,学生们还在。
二、对比对象
研究对象1:Flora的时间管理营
1、参与对象:想强化时间管理的学生
2、打卡方式:每日反馈+每周平衡轮复盘,一个月27天。一个监督打卡,交给你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并且给你批改作业的网上课堂。
3、运作方式:自上而下。老师与学生,比较重的学生心态。
4、得到什么:每周反馈时,Coach会点评每个人
5、打卡地点:从小打卡小程序变到微信群,这样可以加强每个人之间的学习
6、商业运作:入群299元,坚持打卡27天,可以返100元。对于付费群而言,返利方式真的厉害!!
7、【亮点】每周会邀请两位大佬做分享。还是自上而下的榜样类型
【总结】自上而下、陌生人社交、盈利、人数较多
【启发】聚焦人群。找准目标对象的共同特质。
研究对象2:清华本科班的线上学习小组
1、参与对象:同班同学相互监督
2、打卡方式:同一个班级,不同类别打卡的微信群
3、运作方式:早起群比谁起得早,兴趣群每天有人做分享
【总结】同辈压力、熟人社交
【启发】每人分享可以激发群内活力,特别是熟人社群
研究对象3:线上冥想小组
1、参与对象:需要Coach的冥想爱好者
2、运作方式:付费入群,20人一个群。刚开始会交冥想方法和分享冥想音频。
学员每周提交冥想报告,会共享。每周有一个固定的问答时间,Coach大家。
【总结】自上而下,陌生人社交打开心扉、小而精
研究对象4:冲冲的静心之旅
1、参与对象:对瑜伽、冥想感兴趣的人群
2、打卡方式:在知识星球做输出。比微信群好的地方在于,这里的消息更纯粹。不需要爬楼,就能看到大家的分享。发言的随意性也更好。
3、运作方式:高级爱好者打造的兴趣交流地。业余高手带小白一起学习。小白是0,普通参与者是1的话,冲冲是1.5。几乎对每个人的打卡反馈,冲冲都会回复。
【总结】半引导、爱好为先、陌生人会成为朋友、纯粹
【启发】爱好群最纯粹
研究对象5:周更群
1、参与对象:多为有工作但依然保持写作爱好的人群
2、打卡方式:每周一篇文章,小程序打卡,微信群交流。
3、运作方式:非盈利基金制。交押金,打完卡退大部分,小部分留给管理员和作为奖品。
4、亮点:人情味。设置反馈,有同桌点评文章,其他人觉得好也会点评。有很多活动,比如衍生的共读。抓住写作这一话题进行延伸,一起读同一本书。比如主题写作,大家就同一主题展开写作,投票选出赢家。
5、每期进行问卷反馈,留存率非常高
【总结】外部监督,陌生人变朋友,人数较多,活动多,活跃度高
【启发】第一,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饼子不能摊太大。第二,适度举办活动,投票,会很有意思。
对比我们群:
1、参与对象:想调整作息有所干劲的年轻人
2、打卡方式:微信群,可以对打卡内容交流
3、运作方式:群基金,打完卡才可以回收押金
4、收获:同辈间的相互启发
【总结】同辈外部监督、成员精、人数少、陌生人变朋友
网友评论